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金鋼的跳脫人生

  • 發佈時間:2016-05-03 05:59: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一跳”:

  南下打工收穫第一桶金

  “第二跳”:

  回鄉開服裝店和古玩店

  “第三跳”:

  承包山頭髮展畜禽産業

  “第四跳”:

  建立現代畜禽繁育基地

  4月中旬的一天,記者走進甘肅省靈臺縣西屯鎮店子村現代畜禽繁育基地,與其他的繁育基地相比,整個院落尤其乾淨。這家繁育基地的主人名叫李金鋼。身材略顯瘦小的他已在畜禽行業摸爬滾打了10年,經歷了4次創業的起起伏伏。

  1996年,高考落榜後的李金鋼選擇南下打工。這期間,他去過鋼鐵廠,進過電子廠和木框加工廠,這一去就是3年。“在外面總感覺心裏不踏實,總想著要回家。”

  1999年年底,李金鋼回到老家靈臺縣什字鎮,在什字鎮街道開了一家服裝店,同時又在鎮上也開了一家古玩店。可李金鋼還是不滿足,他覺得自己出身農民,應該在與農業有關的産業上“折騰折騰”。

  有了這一想法後,2006年年初,李金鋼用自己多年積攢的60萬元,加上多方籌集到的40萬元,承包了本鎮曹家老莊的一處山頭。這個山頭荒山和荒坡多,且沒有栽植林木,草料豐富,是一塊適合放牧牛羊的好地方。於是,他在這裡投放了50頭牛和650隻羊,搞起了畜禽養殖。同時,他還利用承包山頭的200畝地,種起了西瓜和玉米。到2008年年底,李金鋼一盤算,3年之內凈賺45萬元。

  嘗到畜禽養殖帶來的甜頭後,李金鋼決定放手一搏。2009年年初,他把賺來的45萬元全部投到了生態豬的養殖上,一下子引進2200頭生態豬。這一次,讓一直順風順水的他品味到了創業的艱難。從2009年至2012年,豬價一路下滑。“到最後,我實在沒辦法了。為了給豬供飼料,我把自己收藏的部分古玩和一處宅院賣了。”説起當年的情景,李金鋼心有餘悸,“還有一次,一大群豬餓急了,竄到小麥地裏,一夜之間把10畝小麥都給吃光了。”到2012年年底,李金鋼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只好把剩餘的2000頭生態豬低價處理掉了。

  賠了老本的李金鋼並沒有消沉,甚至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他堅定地認為,畜禽行業事關百姓餐桌,必然大有可為。

  2013年,李金鋼發現,村裏好多鄉親都有養雞的習慣,因為雞仔生長週期短、見效快,有著潛在的市場效益。於是,他貸款15萬元,嘗試著在承包的山頭上養雞仔。第一次,他購進了3000隻雞苗,1個月後賣出,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一隻雞仔竟然能賺4到5元錢!

  隨著養殖雞仔的技術漸漸成熟,加之市場逐步打開,李金鋼想實現自己人生的“第四跳”——2015年年底,坐落在西屯鎮店子村的現代畜禽繁育基地正式成立。

  “在山上養雞仔,交通不方便,拉運飼料和出售都很麻煩,不如建一個正規養殖基地,從山上搬下來。”李金鋼説,“我從親戚那裏得知,鄰鎮西屯鎮店子村有一廢棄的小學舊址,地方寬敞,落地向陽,覺得是個搞養殖的好地方。”在鎮村政府的協調幫助下,李金鋼租賃了這處廢舊小學,並對其進行了翻修和改造。

  “今年2月,我又投放了2萬隻雞苗。我還計劃,以後每月投放3至5萬隻,一直迴圈養殖到7月份。雞苗養到1個月就能出售,按每只賺3元錢算,1個月就能收入9萬元,除去工人工資和其他雜費開支2萬元,一個月凈賺7萬元不成問題。”李金鋼告訴記者。

  隨同記者採訪的西屯鎮黨委副書記鞏鵬告訴記者,為鼓勵發展多元産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今年鎮上為該養殖基地流轉了3畝地用於擴建,並積極協調了畜禽養殖防疫項目。“3畝地可擴建1500平方米雞舍,一年能多産30萬隻雞仔。”李金鋼補充道。

  正説著,李金鋼的手機響起來了。

  “這不,訂單來了!”李金鋼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