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位置服務:“北斗+”何時加到你的家

  • 發佈時間:2016-05-03 05:59:0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左上圖 “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院士在體驗北斗車載導航系統。 屹 偉供圖

  左中圖 北斗“百城百聯百用”已遍地開花。圖為“北斗關護通”智慧養老解決方案,具有一鍵通話、一鍵救助功能,滿足了老人對親情服務、緊急救助、體徵檢測、養老服務等多方面需求。屹 偉供圖

  右下圖 近幾年,武漢光谷北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泰國相關部門及合作夥伴共同簽訂了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的一系列建設項目,將在泰國建成220個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站。圖為光谷北斗建設完成的北斗地基增強站。 陳 武攝

  從滴滴打車到網上訂餐,從智慧製造到虛擬現實……位置服務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隨著北斗導航衛星的接連發射成功,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位置服務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專家預計,隨著終端數量的提升,北斗位置服務的成本會越來越低,應用領域將會越來越廣泛——

  北斗“天生”就具備提供位置服務的優勢。不管是時下大熱的滴滴打車,還是備受追捧的網上訂餐配送,抑或是智慧製造、虛擬現實,都離不開位置服務。早年間,由於GPS先期市場導入,人們對北斗作用的認識並不到位,北斗位置服務應用不足。

  4月初,在江蘇泰州召開了一場北斗天匯應用服務戰略合作資訊交流會,記者看到了另一番情景,投資者和創業者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北斗位置應用服務中,並開發了許多創新産品。

  “這是‘北斗+’激發出的巨大創新動能。催生的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改變了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一位投身北斗行業的創業者説。

  個頭雖小 身手不凡

  在此次交流會的展示臺前,有許多小巧的北斗終端,如北斗手錶、兒童老人電子卡、北斗盒子等,此外還有面向特定用戶的各種專業級應用産品。參展商向記者表示,這些産品都源於“北斗+”的位置服務新業態。

  北斗應用系統總工程師吳光輝告訴記者,由於國家非常重視並有專項資金支援北斗建設,使得我國北斗基礎電子元器件、核心技術方面已取得了多項突破。短短幾年時間,北斗産業化推進和規模化應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晶片已經實現40奈米工藝,銷售量超過千萬級規模,性價比已拉近與世界先進水準的距離。而正是由於晶片、模組、板卡的技術進步,使得北斗終端産品日漸小型化,功耗和價格也逐漸降低。

  記者注意到,當年“大哥大”般的大塊頭北斗手機,如今大小、厚度、樣式都和目前市場上售賣的手機差不多,但它強大的功能,卻是一般手機無法相比的。北斗天匯公司董事長劉忠華告訴記者,手機上整合了北斗特有的短報文通信(RDSS)、北斗導航定位(RNSS)、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PS)、打電話發短信上網(4G全網通)、地理資訊系統(GIS),業界稱其為“北斗5S”。無論是在搶險救災、應急保障,還是旅遊、電力、快遞等行業都能大顯身手。再過幾個月,“北斗暢聊”平臺上線後,把北斗短信與手機短信、微信、社交平臺對接,互聯互通,將實現北斗系統覆蓋地區應急通信和位置報告無死角。據劉忠華透露,這款北斗手機在國家綜合減災與應急領域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將在典型示範項目中得到應用,近日已簽署了上萬台採購協議。

  一款小小的電動車防盜産品,也受到了消費者歡迎。其利用安裝在電動自行車上的定位器,就能找到被盜車輛,還能遠端鎖住被盜車輛,從而保護個人財産安全。記者注意到,日前,類似的一款産品在京東股權眾籌平臺融資,融資目標為300萬元,募集開始僅5分鐘,融資金額就超募至340萬元。可見,投資人也非常看好未來北斗應用服務市場。

  最為關鍵的是“北斗+”運營模式。業界專家表示,有了這樣的防盜産品,一旦車輛被盜,警方能夠根據系統資訊及時追繳車輛,而防盜系統可以與保險公司、公安部門聯動,實現平臺對接。

  “北斗+”激活了潛在需求,北斗資訊服務“倍增器”的作用日益顯現。專家預計,今年北斗終端應用總量將超3000萬台套,實現從百萬量到千萬量的突破,進而將大大降低北斗的使用成本。

  産業升級 跨界融合

  “北斗+”,簡單説就是通過與其他行業應用融合,實現“加”車船、電子商務、醫療、智慧硬體等各種應用服務,而“北斗+”與“網際網路+”融合後,北斗的“天賦”將充分顯現。

  總參測繪導航局原局長袁樹友對“北斗+”有著更深的理解。“以前北斗應用是簡單的‘+北斗’,北斗只是提供定位和位置服務,現在的北斗逐漸顯現出作為系統核心的引領驅動與對産業的帶動作用,形成改造傳統産業模式、推動新業態形成、服務大眾生活的巨大能量。”袁樹友説。

  來自四川成都的參展商于鐳英舉例説,利用北斗系統提供的時間位置資訊,可以使蔬菜播種、採摘、運輸、上架全供應鏈管理,全程可追溯,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菜。不難看出,“北斗+”也將有力地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一艘一米見方的小船,以每秒鐘2米的速度在湖面上自動航行。“這是一台北斗自主導航投餌船,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研發該産品的北斗天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一邊演示一邊説,投餌船相當於一台“水上機器人”,可以無線通信,自主定位導航,均勻投餌,改變了傳統的漁業勞作方式。

  據介紹,蝦趴在水底,活動範圍在2平方米左右,且有屬地特性,呈四散狀分佈。為了能讓蝦苗長得好,個個吃得飽,投喂餌料可是個體力活。以前人工餵養,一個工人只能管理魚塘30畝至40畝,採用自主導航投餌船後可以管理魚塘150畝至200畝,勞動生産率提高了5倍。目前該産品已出口南美地區,且利潤可觀。

  正是因為“北斗+”跨界融合、滲透式發展,對傳統産業改造升級的拉動,使得北斗發展的後勁十足。北斗位置服務已應用在測繪地理資訊、森林防火、環境監測智慧城市、交通運輸、海洋漁業、電力電網、精細農業、安防安檢等專業領域,以及智慧駕培、老人監護、北斗學生卡、智慧旅遊等大眾消費領域,目前市場規模已達千萬元以上。

  應用廣泛 商機無限

  “北斗+”應用潛力之大,遠遠超乎人們想像。“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在需求牽引下,過去一些設備生産廠家開始向下游延伸,著手開發基於位置的增值服務和應用。于鐳英目前就在探索與有關部門合作,希望搭建一個基於北斗的農村留守兒童資訊管理平臺,為這些孩子們提供全方位服務。

  處在發展初期的北斗,在推廣應用中也面臨挑戰。例如系統現有能力與新的發展需求不相適應,高精度定位技術及更廣域的增強系統還沒有達到實用程度,而認識上的不到位以及人為因素,很大程度上阻礙著北斗落地應用。

  袁樹友表示,目前北斗獨有的數字短報文通信功能,已遠遠不能滿足廣大用戶需求,因此,加快對北斗有源用戶系統擴容勢在必行。

  與此同時,用戶對高精度、實時性的位置服務需求也日益增多。例如,在對樓宇內部被困人員實施救援、引導及規劃逃生路線,對車輛進行車道級導航等方面,都迫切需要高精度、實時性定位技術支撐。

  此外,目前該領域跟進式研發多,原始創新型研發少。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研製建設,比美國GPS晚了20年,雖然在大系統的設計上獨具優勢,但在地面系統的産品研發、應用推廣方面還沒跟上,無論是設計理念、製造工藝、應用模式,都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特別是多系統、多模式、高精度測量定位技術,大範圍室內外無縫連結導航定位技術、面向對象的個性化服務技術都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北斗+’就是‘時空資訊+’,就是‘位置服務+’。”袁樹友説,“北斗+網際網路”可以縮短時空距離;“北斗+智慧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水準等。實質上,“北斗+”就是要通過與衛星遙感、地理資訊、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多種技術的融合,擴大應用覆蓋面,提高互補性和增值性。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北斗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的産業集群都等待著北斗“下凡”提供服務。一個基於北斗的位置服務應用新時代正在到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