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鄭言方:“90後”大學畢業生回鄉建新式大棚

  • 發佈時間:2016-04-30 05:34:14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石如寬 戴玉亮

  4月22日下午,壽光市古城街道壘村西北角的7個溫室大棚旁,大學畢業生鄭言方正拿著智慧手機設定需要放風的精準溫度。“中午棚內溫度特別高,必須及時放風,才能保證作物長勢良好。”鄭言方説。

  去年建設大棚時,鄭言方就安裝了自動控風設施。現在7個大棚的放風,完全實現了根據棚內溫度進行智慧化控制。“不能再像父母那樣種棚了,天天手動放風,操心受累不説,還耽誤時間。”1991年出生的鄭言方説。

  前不久,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來到鄭言方的大棚。“現在種棚和以前不一樣了,需要知識,需要技術,需要年輕人,需要專業化、産業化的模式。你是大學生,願意回家鄉種大棚,發展蔬菜産業。咱們的蔬菜産業後繼有人嘍。”王樂義告訴鄭言方。

  鄭言方的農業之路並不容易。父母一直種大棚,卻希望兒子能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2007年,按照父母的意願,鄭言方報考了口腔醫學專業。2013年大專畢業後,鄭言方沒有對口就業,而是去了日本某株式會社下的一家食品加工企業。1年多的時間,鄭言方見識了日本現代科技在農業生産中的力量。“我想在科技種菜方面有所作為,改變父輩傳統的蔬菜種植模式。種菜不能光是苦和累,應該是充滿歡欣和喜悅。”鄭言方説。

  2014年3月,鄭言方辭去了日本的工作,決定回家種棚。鄭言方的想法遭到全家人的反對。“壽光是蔬菜之鄉,我認為蔬菜種植非常有前景。”面對父母的反對和周圍人的質疑,鄭言方一遍遍嘗試説服父母。“看孩子如此堅決,又有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也不能不支援。”最終父母同意了。

  動員父母賣掉了4個偏僻的老舊棚,鄭言方以每年1250斤麥子的價格承包37.5畝地,決定建設7個新式大棚。

  建大棚,首先面臨資金問題。在日本工作時,鄭言方攢下8萬元,加上賣掉老舊大棚的錢,建設資金還差一大截。“辦法總比困難多。”父母總是鼓勵鄭言方。“7個大棚,預計投資120萬元,目前我只支付了一半。除了使用8萬元貸款,餘下的是‘分期付款’。”鄭言方告訴記者。

  為了節約成本,鄭言方到生産廠家選擇材料。“像購買大棚棉被時,我跑了10多家棉被廠,最後選了一家成本低的廠家。7個大棚的棉被共計23萬元,我支付了10萬元貨款,剩餘的部分兩年內還清。”鄭言方説。

  看著沿著生産路一字排開的7個大棚,鄭言方説:“我做這些事情不是頭腦發熱,而是有著長遠的謀劃。新棚高度達到7.2米,相比老舊棚更容易排鹵,也便於規模化生産作業和蔬菜運輸。”

  去年5月,鄭言方了解到壽光市菜農之家聯合社。“聯合社的運作模式與我在日本接觸到的農業生産規範化和精細化模式非常相似。我覺得,未來壽光農業發展尤其是蔬菜種植方面肯定會走這樣的路子。”鄭言方説。

  加入聯合社後,如有種植、施肥疑難問題,聯合社技術專家會及時來棚裏指導。因為種植技術好,鄭言方的五彩椒春節前賣出了32元每公斤的好價錢。

  現在鄭言方2個大棚種植毛粉番茄,一個種植聖女果,還有4個大棚種彩椒。

  今年3月,鄭言方被評為2015感動壽光年度人物,王樂義為他頒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