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嚴乳業標準、三大系統保障 光明新鮮牛奶安全背後的實力
- 發佈時間:2016-04-29 07: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市場的乳製品消費潛力巨大,但乳製品的品質則一直牽動著消費者心弦,行業代表們也在不遺餘力地保證品質。
2016年4月21日,中國農墾乳業聯盟主席聯席會暨農墾乳業發展峰會在哈爾濱市召開,此次大會集合了光明乳業、北京三元等行業巨頭在內的十幾家企業。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産和品質標準》(以下簡稱《品質標準》),朱航明總裁代表光明乳業與聯盟其他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共同簽署了“頒發令”,並於當天向社會發佈。
據悉,作為行業領頭企業,光明乳業早就建立了一套完整體系,從源頭到終端,全程監控,確保每一滴牛奶的品質安全。更是在去年12月29日率先發佈了《光明乳業全産業鏈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白皮書》(以下簡稱《食品安全白皮書》),書中對全産業鏈中的各個環節都做出了明確規範提出了各項標準指標。由企業自己制定併發布食品安全白皮書,這在業內尚屬首例,足以證明光明乳業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以及嚴格自律的決心和行動!
奶源管理標準對接國際
據了解,中國農墾乳業聯盟集合了全國奶牛養殖精英、乳品企業、科研院所的産業聯盟,運作方式是政府指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企業層面來看,該聯盟集合了光明乳業、北京三元、黑龍江完達山、重慶中墾乳業、新疆西域春、首農畜牧、天津嘉立荷等一批“重量級”牛養殖與牛奶生産企業。與我國現行的標準相比,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制定的《品質標準》將菌落總數調整到與歐美標準一致,從每毫升200萬CFU以下調整到了每毫升10萬CFU以下;並將我國現行標準中沒有的、反映奶牛乳房健康水準的體細胞數首次納入進來,標準為每毫升40萬個以下。
除了更嚴格的菌落總數指標、體細胞數指標,乳業聯盟還對乳蛋白率做出了規定:相比2010國家生乳標準的2.8%,乳業聯盟將乳蛋白率提高到3.0%,而這個指標已經達到了國際生鮮乳的優質標準。
事實上,這些標準早已經是國內部分企業積極在踐行的。以始終堅持抓前端牧場奶源管理和奶牛健康的光明為例,經過多年的持續推進,目前其奶源的理化指標、微生物菌落總數等指標均遠遠好于國家安全標準,特別是奶牛健康指標--奶源體細胞數總體平均在39.7萬/毫升,優於美國標準(點75萬/毫升),達到歐盟標準(點40萬/毫升)。此外,光明乳業的原奶入廠驗收還有40多項驗收標準,包括最為外界關心的抗生素檢測、黃麴霉毒素檢測、農藥殘留檢測等等。
擁有自己的牧場,從不從個體散戶收奶,規模養牛、機械化擠奶,保證奶源安全、可控……為了保證好的源頭,這些都是光明過去一直在做的事情。據了解,自2008年起,光明乳業關閉了小、散奶源,投資新建規模化大型牧場,目前奶源100%來自“規模化、良種化、健康化”的牧場。截至2015年底,光明乳業自有規模牧場35個,存欄母牛8萬頭、泌乳牛平均單産超10噸。
目前,光明乳業建立了三大系統:預防體系、評估系統、改善系統,從産品標準制定、産品品質評價、産品品質改善三個方面緊密控制産品品質。
塑造全産業鏈競爭力
根據光明乳業此前公佈的這份《食品安全白皮書》內容,光明乳業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從牧場到終端、全産業鏈把關”的産品安全控制體系。
在源頭的把控上,筆者還了解到光明乳業還在原奶的品質監控上重點發力,以此來確保奶牛飼養、奶源生産、貯存、運輸等過程萬無一失:如採購的飼料、獸藥全部來自統一渠道,杜絕任何人為添加的違法違規物質;品質安全員每天取樣抽檢生鮮奶,不合格不得出牧場等。
進入生産加工環節,經嚴格檢測合格後的原奶進入工廠後,光明乳業對整個乳品生産過程的109個環節中確定了75個風險關鍵控制點,並對每個風險點都制定了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以預防為主,降低食品安全隱患,為生産安全的精準“護航”。
光明乳業最新出爐的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5 公司食安辦下發了光明食安辦文字(2015)第 1 號文《2015 年生乳風險監測計劃》,傳遞最新法規標準 34 個,並根據風險環節、風險關鍵控制點組織公司下屬所有工廠和 OEM 工廠進行 2 次産品盲樣比對和品質檢驗內訓師等活動。各級監管部門市場抽檢共 3680 件次,合格率 100%,公司食安辦抽檢 689 件,合格率 100%。
光明還擁有自己完善的冷鏈物流系統,以華東為中心設立了26座現代化冷鏈配送中心,倉庫總面積超過5.5萬平米, 運輸覆蓋終端網點約16000個。筆者了解到,其對自有車輛的製冷與保溫硬體設施均是按照國家行業標準《WB/T1046-2012》中規定的最高等級“F”級別進行配備,同時配置了GPS車載監控系統與溫度自動記錄設備,做到溫度監控率100%。
在全産業鏈控制過程中,光明乳業率先引入 WCM 世界級製造管理系統,結合了全球領先的工藝實踐和改進方法,融合了供應鏈管理、全面品質管理、戰略 成本管理、精益生産等全方位的管理要素,無論是在硬體設施還是軟體管理上都已經對標國際標準,堅持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