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善旅遊供給 滿足需求升級

  • 發佈時間:2016-04-28 05:52:1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這對於旅遊業而言,同樣適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找準旅遊業供給側改革的落腳點,切實推進旅遊業發展。

  (一)

  近些年來,我國旅遊業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著供需不匹配、供需結構失衡等供給側結構問題。旅遊業必須進行供給側改革,而改革的實質是如何讓供給變得有效,從而創新、創造、引領、滿足、維護、保障日益增長、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具體地説,就是如何促進旅遊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旅遊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創造“令人心動的旅遊産品”“讓人欣喜的旅遊服務”“讓人心想的旅遊品牌”“讓人心安的旅遊環境”,提高有效供給,提升遊客滿意度。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旅遊業發展的主要課題。

  推進旅遊業供給側改革,需在如下重點領域展開:

  一是産品領域。産品是供給側的核心,也是旅遊業發展的載體。旅遊業供給側的改革就是要提供遊客需要並且滿意的供給物。要開發豐富多彩的旅遊産品,拓展産品線長度、寬度、深度、關聯度,創造品類眾多、選擇性強的有效産品組合,從總體上滿足旅遊者的不同需求。在適度開發觀光旅遊産品的基礎上,大力開發休閒度假産品,大力開發專項、特色旅遊産品。如鄉村休閒度假、山地避暑度假、溫泉養生度假、生態旅遊等産品。要根據旅遊消費者的需求特點和旅遊市場發展趨勢,創新開發一些富有特色、創意,且深受遊客喜愛的旅遊産品。

  二是要素領域。旅遊要素包括“吃、住、行、遊、購、娛”等“老六要素”,也包括“商、學、養、閒、奇、情”等“新六要素”。它們是旅遊消費的全要素,也是旅遊供給側的全要素,實際上就是完整的旅遊産品體系或産品供應鏈。旅遊全要素領域的供給側改革,關鍵是要進行結構性調整,使供需匹配、對接、平衡、協調,能更好地滿足不同旅遊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不搞重復建設,不搞同質化生産,消除局部産能過剩,解決供給短板問題,推動旅遊供需在更高水準上平穩健康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培育新的供給亮點,提高遊客旅遊的興奮點,形成品類豐富、組合優良的旅遊産品要素鏈。

  三是産業領域。旅遊産業的綜合性決定其供給側改革更需要行業聯動、産業融合。旅遊行業的主體是旅遊企業,作為旅遊産品的供給者,其改革的核心是培育獨立的、多元化的市場主體。要大力發展各類社會企業,重點培育旅遊上市公司、大型旅遊集團公司、大型旅遊聯合體、旅遊網際網路綜合平臺等,充分發揮其作為産品供給者的作用,運用市場規律促進其競爭、發展。同時,旅遊産業是一個關聯性極強的産業,因此,産業融合既是旅遊業發展的趨勢,也是旅遊業供給側改革的要求。通過改革,可以聯動和整合不同産業,形成新的産業形態和供給側體系。例如旅遊+農業、旅遊+工業、旅遊+教育、旅遊+文化等等,旅遊業可依託各種社會資源,與相關産業的供給側改革對接,逐步形成“旅遊産業化、産業旅遊化”的格局。

  (二)

  推進旅遊業供給側改革,要以市場為主導力量、優化供給結構、提高供給效率為核心,開發和打造高品質、多樣化的旅遊産品,改善和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優化旅遊發展環境,提高旅遊供給水準和遊客滿意度,增強中國旅遊的國際競爭力,推動旅遊業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一,做加法。補齊短板,擴大要素供給,發展新興業態,提高增長品質與效益。具體方法是:增加旅遊新産品、新業態,豐富和完善旅遊産業供給鏈;拓展旅遊新空間,開發新地盤,打造新興、新型旅遊目的地;優化旅遊新環境,提升旅遊品質,加強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培育新型旅遊市場主體,大力發展新型社會企業和旅遊電商、旅遊網際網路平臺等新型組織,增強競爭力。

  第二,做減法。簡政放權,清除過剩産能,鬆綁減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具體辦法是:改革各級政府旅遊管理體制,減少行政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制定和實施積極的財政、金融、稅收、土地、投資、人才、區域、環保等政策,減輕旅遊企業負擔,鼓勵旅遊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産出效應和供給能力。

  第三,做乘法。以創新發展理念挖掘發展新動力,培育增長“乘數因子”,以“幾何式增長”推動發展。具體辦法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創新促改革,以創新謀發展;實施産業融合戰略,大力開展“旅遊+”的融合對策,積極支援發展旅遊與多種産業的融合,充分釋放新産業的供給端活力,以達到乘法效應;實施新技術驅動與平臺建設戰略,大力開展“網際網路+”的聯動工程,積極支援發展旅遊電商、旅遊網際網路平臺等,用新技術武裝旅遊産業,為其插上飛翔的翅膀;實施重點突破和單點突破戰略,大力開展“國家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國家旅遊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鄉村旅遊示範基地”等重大重點建設工作,同時也大力抓好旅遊金融創新、旅遊投資創新等單點工程建設,打造旅遊品牌,增強競爭力。

  第四,做除法。清除旅遊産能過剩,掃清前行障礙。具體辦法是:制定旅遊項目負面清單,嚴格審批旅遊項目,規範旅遊企業投資、開發和經營行為;制止破壞性開發和掠奪性開發,保護文化遺産,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總之,旅遊業供給側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做好四則混合運算。從供給、生産端入手,通過創新驅動來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從而提高有效供給、提升旅遊品質,最大限度地滿足旅遊者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創造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促進旅遊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