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兩個提高”推進農墾供給側結構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4-26 02: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産端入手,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從生産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一、農墾如何加大供給側改革

  調整農墾的産業、産品和生産結構,努力提升有效供給的品質和水準。啟動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穩定水稻和小麥生産,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優化畜禽養殖結構,發展草食畜牧業,推動種養結合,農牧迴圈發展。發展熱作農業、優質特色雜糧、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要求。加快推進奶業轉型升級,淘汰過剩的奶粉生産能力,努力增加鮮奶供應。

  建設大型優質安全有效供給的農産品生産基地。將黑龍江和內蒙古等墾區建設成為國家優質商品糧和優質奶源基地,新疆兵團建設成為國家大型優質棉花和特色農牧業基地,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城郊型墾區建設成為都市型優質鮮活農産品供應基地,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墾區建設成為國家天然橡膠和糖料基地。

  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和流通業。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把農産品生産和加工流通業、農業休閒、生態養老健康産業及旅遊業融合起來。發展大宗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食品、飼料等原料基地和加工産業園區,鼓勵農墾企業加快糧食晾曬、烘乾、倉儲設施和現代物流中心建設,為周邊農民提供服務。推進全國農墾農産品流通網路建設,發展冷鏈物流電子商務、快遞等新型業態。

  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是改革重點

  全要素生産率主要是源於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産創新等新因素帶來的生産效率增長。微觀方面,著力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使各要素能便利進出市場,自由地創造價值。宏觀方面,政府要創新管理體制和方式,運用各類政策工具,促進生産要素的各類資源優化組合。

  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家”創業者主體的主導作用,約束政府“有形之手”,持續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建設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有些墾區可改制為農業投資(控股)集團公司,整合涉農生産經營資金、支農專項基金等,使其充分發揮省級投資平臺和資本運營的優勢和作用。利用農墾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優勢,通過直接投資、股權收購、兼併重組等手段設立農業産業基金,增強農墾企業的融資能力。

  依據農墾的生態、綠色優勢,打造養生、休閒等健康産業;依據“網際網路+”、打造新業態,推進農墾電子商務發展。

  三、推進改革需關注的問題

  搞好供給側改革方案的設計和規劃。做好全國農墾系統供給側改革的方案設計,包括改革的主要目標、規模、結構、佈局和效益,建立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調控運作機制。省級農墾管理機構和集團公司要制定好本系統供給側改革的規劃,結構調整、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各項任務要具體化、可操作;改革的責任要落實,搞清由誰來幹,做到可督促、可檢查、能問責。

  爭取國家的政策扶持。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就去産能、去庫存等制定了方案,要研究從中獲得政策支援。産品去庫存,要審時度勢,把握節奏,比如玉米,有關部門正制定計劃,農墾企業要密切關注相關政策扶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