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種子未下地訂單已到手

  • 發佈時間:2016-04-26 02: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陸書鑫

  玉米市場不容樂觀。從去冬到現在,黑龍江墾區紅興隆的玉米每斤銷售價下降了0.11元-0.13元。玉米種植面積多年保持在330多萬畝的紅興隆將如何應對市場風險呢?

  紅興隆農業局局長劉忠濱介紹,過去因有國家保護價政策,玉米基本都是大宗傳統種植,供給方式單一,承受風險能力弱。在目前玉米市場遭受同步性震蕩的情況下,紅興隆按照市場需求生産供給,確保種植有效益。

  今年,紅興隆調減46.9萬畝種植面積,圍繞市場調整出多元供給格局。瞄準特色數棒賣種前已銷省內外

  春光照暖冰雪融,只待豐收好年景。“我承包的500畝旱田都種甜玉米,如果沒有大災的話,一畝地最少能掙700塊,弄好了超千元不成問題。”北興農場第八管理區第30作業站職工陳永雷説。

  農場農業科科長李同國介紹,全場調整種植甜玉米4000多畝,産品由河北省和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客商包售。

  紅興隆面對大宗傳統玉米市場下滑,沒有一味縮減種植面積,而是從轉變經營方式、調整種植結構入手,明確“提升供給能力,優化品質結構和種植結構,確保種植效益”的發展方略。依據八五二等農場玉米種植經驗成熟、市場廣闊、效益顯著的實際,提出特色種植由點向面、由零散向規模、由粗放向集約進行轉變,打造規模化供給優勢。

  規模化供給受到了市場關注,種子還未下地,客商訂單就已到手。八五二農場速凍玉米和硬質粗糧加工玉米種植面積1.2萬畝,為虎林市和寶清縣代種6000畝,其餘被北京、上海、廣州等23個城市訂購。友誼農場黏玉米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與南韓簽訂1000萬棒出口合同。據統計,紅興隆特色玉米計劃種植面積超過7萬畝。

  “特色玉米種植效益好,都是按棒出售。一畝地産3000棒不成問題,按照0.5元一棒出售,效益超千元是有保證的。”八五二農場農業科科長胡金忠細緻地算了一筆賬。

  特色玉米種植效益這麼高,為什麼過去沒有規模發展起來呢?

  “過去有國家保護價政策,大宗傳統種植的玉米只要脫粒,32個水就能在地頭以0.75元一斤的價格銷售,按現在技術單産1600斤是低的,效益也能保證在600元以上,且一年勞動量不超過15個工日。而特色種植全部採用人工,從種子下地一直要忙乎到秋,加上用工難的問題,為了省事,很少有人種植。”友誼農場農業副場長張秀國道出了實情。

  為解決特色種植勞動力密集用工難的問題,紅興隆推行新型合作組織生産方式,實行“五統”管理,即統一地塊種植、統一技術規程、統一勞力生産、統一銷售經營、統一按股分紅。

  八五二農場成立“黎明”特色玉米種植合作社和“沃野農莊”雜糧生産合作社會。“黎明”合作社走高端市場,對3000畝有機玉米進行深度刻畫,與廣州、深圳和東莞的超市達成意向,製作兩棒一袋精包裝産品,意向價格為每棒6元。“沃野農莊”搞精深加工,生産精包裝玉米粗糧,每斤訂購價格4元。

  紅興隆特色玉米種植100%實現合作生産,直接解決70%以上勞動力,實現節本增效。

  産業對接走勢好定向生産效益保

  好帆憑藉力,揚帆正當時。

  東北三省最大肉驢養殖基地曙光農場“龍墾”牧業有限公司決定再引進500頭種驢,確保年底種驢存欄超過3000頭。公司總經理周毅飛高興地説:“我的信心就來自與農場簽定了2000畝青貯代種和1500噸全形質玉米供給合同。”

  原來,紅興隆種植玉米多是供給國儲和零儲的原糧。在多元供給側的思路下,將玉米生産納入到産業化鏈條中,提出“以定向生産調優品質結構、以專屬優品調優價格”,並對定向生産玉米給予“四個優先三指導”的政策,即優先選擇地塊、優先配置生産、優先資金支援、優先提供倉儲,按需指導訂單價格、免費指導訂單簽定、義務指導技術施用。

  曙光農場又依託“新曙光”牧業年可屠宰肉雞200萬隻,今年首次與5個規模雞廠簽訂了2000萬斤半馬齒型玉米種植合同,每斤售價比市場高出0.03元。

  “我原來種植普通幹玉米一畝能打1360多斤,前年能掙將近600元,去年因為價格下滑掙了340元。今年種半馬齒型品種,産量最少能提高100來斤,加上還能多賣3分錢,效益能保持前年水準。”種植戶劉久才高興地説。

  雙鴨山農場為“雙新”牧業乳肉兼用牛生産高蛋白玉米2萬畝,不受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畝效益能保持在500元以上。八五三農場為黑豬養殖、制酒業定向種植全形質玉米超過10萬畝,每斤售價比市場高出0.05元。

  定向生産的方式也推動了區域産業發展。北興農場除滿足場內正常需求外,與富錦市乙醇生産企業簽定10萬畝定向生産訂單。

  定向生産加快了産業對接,簽訂訂單近百萬畝。

  創新種植辦法多精準發力不滑坡

  方式一轉開渠口,放水潤田保收益。前不久,紅興隆組織12個農場畜牧科長遠赴江蘇省徐州市,學習“鵝玉”種植新技術。

  “為抵禦玉米市場走低帶來的種植風險,我局大力試行‘鵝玉’新技術,一畝玉米地裏養殖20隻大鵝,可節省飼料10公斤,同時也可減少50%噴藥量。按照一隻鵝純掙20算,一畝地能多收入400元。”紅興隆畜牧局局長宮海燕説。

  據悉,紅興隆今年“鵝玉”養殖方面3056畝,計劃養殖10萬隻鵝。

  如何保住大宗傳統玉米種植效益?紅興隆明確了以精準種植保證玉米高産穩産的思路。除推行“鵝玉”方式外,提出“以高産穩産為基礎,全力降低生産成本”。統一齣臺生産全程標準化方案,大力開展“三減”工作,全面推行免耕少耕種植方法,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滴灌和履膜等技術。

  友誼農場與墨西哥合作,大面積推廣國際先進的玉米種植技術。農業副場長張秀國介紹,墨西哥種植玉米技術在國際領先,一般單産可以超過2400斤,農場合作生産達到2000斤不成問題,按照每斤0.5元算,效益能保持500元以上。

  八五二農場制定標準更加精準,要求單粒播種芽率提高到95%以上,施肥嚴格執行“離種側三公分、種下深五公分”,大宗傳統種植面積全部統一規劃到高産區。

  “我們玉米單産一直保持在1600多斤,2014年效益平均在600多元,2015年效益400多元。如果能穩住這樣的産量,既使一斤降到0.5元,效益也能保證在300元。”八五二農場農業科科長胡金忠説。

  精準技術促高産、隆成本的同時,紅興隆還在農機管理上降成本,推行“下棒”收穫,畝成本比直收降15元,也減少破碎率提升品質;推廣移動式烘乾,一斤節省烘乾費和倉儲費0.03元。通過這兩項管理,可直接降低生産成本1億多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