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蒜你狠”:賭局背後誰是贏家

  • 發佈時間:2016-04-22 08:29:39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調查

  昨天下午,徐州市奎園農貿市場,當天蒜價為每斤8元。賣菜多年的菜販李守美説,這幾天蒜價已經回落,但依然很貴,這樣的高價,她從來沒見過。正在買菜的奎園小區居民周新俠告訴記者,現在做菜時盡可能少用蒜,過去常吃的大蒜拌雞蛋這段時間一直沒做。

  繼2010年發飆後,今年“蒜你狠”再次來襲。“蒜你狠”究竟有多狠?全省多地蒜價均創歷史新高——每斤零售超10元,同比漲幅超過150%。

  天災減産、農副産品週期性魔咒是今年蒜價發威的主要“理由”,然而,記者在全國大蒜重要産區邳州市調查發現,社會資本強勢介入炒作也為蒜價火上澆油。市場“賭蒜”風起,投機盛宴過後給未來大蒜行業留下的或許又是一地雞毛。

  “今年蒜頭價格出鬼了”

  20日中午,邳州市碾莊鎮。鎮上的道路兩側,星星點點佈滿了蒜業公司。代儲、代購、代銷是他們的主要業務。在恒達蒜業公司,一輛山東牌照的卡車停在門前,22噸大蒜正被一袋袋裝車。像這樣一次要二三十噸的單子,恒達蒜業公司老闆徐友繼隔三岔五就會碰上。去年以來的這一季大蒜,他已經賣出2000多噸。現在,他每斤大蒜的出手價是5.4元,而在20多天前,當地蒜價更是飆到每斤7.6元。

  大蒜經銷商這一環節就是高價位,經層層加價,到了百姓“菜籃子”後自然就更貴了。

  “今年蒜頭價格出鬼了。”談到自己所賣七八十種蔬菜中價格“頂尖”的大蒜,南京小衛街集貿市場攤主張文兵很是困惑。在3月份賣過10元一斤“天價”後,昨天仍賣9.5元。相隔三四十米的金鑫仁平價店在蒜頭價格上也難以惠民,當天售價為9.8元。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説,按規定,由物價部門掛牌的平價店應有至少15種蔬菜價格低於市場零售均價15%,但今年以來大蒜不在其中。

  “再撐一個月就多賺100萬”

  貨緊價揚是規律。在蘇州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主任周敏芳看來,今年蒜價漲勢洶洶,最主要原因是産量下降,2014年全國産量下降約8%-10%,2015年底和今年初的大雪寒潮又加劇了今年大蒜減産的預期。不過,她也提醒,投機性炒作放大了“貨緊”效應,加劇了蒜價波動。

  “價格都是炒起來的。”徐友繼直言,有錢人大炒,小戶就小炒。當然,這不是一戶或者兩戶能做到的,要很多人一起炒。大家都去搶,再把貨存一存,價格就炒上來了。

  邳州每年超九成的原皮蒜都在黃灘橋大蒜交易中心集中交易。佔地100畝的中心裏現在還沒啥人氣,正在等待著下月中旬即將到來的新蒜上市。該中心負責人高修年同樣認為,炒作是今年蒜價暴漲的重要原因。

  “上百萬的資金不算啥,上千萬都是小戶,很多人都是上億元砸進來。”高修年告訴記者,那些“大佬們”很善於“借題發揮”,利用資訊引導市場預期。比如今年遇到倒春寒天氣,一些地方的早熟蒜受波及,雖然影響有限,但他們通過釋放減産甚至絕産信號,借題炒作,推波助瀾。

  據大蒜價格網統計,今年江蘇大蒜種植面積約105萬畝,在全國僅次於山東的290萬畝、河南的115萬畝。邳州大蒜年産量佔江蘇近五成,在45萬噸到60萬噸,庫存能力20多萬噸。但相比山東金鄉一帶,很多邳州蒜商只是跟隨這股炒風“喝了口湯”。

  去年大蒜剛上市收購時,邳州老呂蒜業公司的老闆呂繼發就陸續賣給客戶6000噸貨。當時他看行情不錯,就在冷庫裏囤了500噸。年前,他覺得時機已到,終於出手。誰曾想,後來價格一直漲,他至今都很後悔,“要是再撐一個月,我能多賺一百萬。”

  眼下,呂繼發準備將來再“賭”一把。他指著冷庫旁邊的大棚説,他正在新建兩個總共近600平方米的冷庫,7月份就能用,庫存能力增加1000噸。

  大蒜“賭局”難有真正贏家

  隨著新蒜即將上市,蒜價回落已成必然。盤點這一輪“蒜你狠”,呼風喚雨並賺得盆滿缽溢的炒家似乎是最大的贏家,但從更長時間週期審視,蒜價潮漲潮落,真正精準把握價格走勢的弄潮兒又有幾人?看見今年賺錢炒家的笑,可別忘記幾年前因“賭蒜”失敗而上吊自殺者的慘。

  “今年我們這裡賺個百把萬的不稀罕。”不過,呂繼發話鋒一轉,“往年賠百把萬的也不稀罕。”他形容説,這就像賭博,押寶押對了,你就賺大發了,不然就賠得找不到家。他前些年曾囤蒜幾百噸,收時每斤1.3元,後來一路掉價,賣出時還不到1毛錢。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賭蒜”人甚至和這個産業本來毫無關聯,完全帶著投機心態而來,不論賺或賠,都拍屁股走人,而過度炒作對大蒜産業的負面影響卻要由種植一線的蒜農買單。

  對於蒜農來説,此輪價格上漲並沒有讓他們太多受益。邳州生墩村蒜農薦秀鑾告訴記者,她家4畝地,去年那一季畝産兩千來斤,收購價是3.1元,不算自家人收蒜的人工成本,每畝地能賺兩千來塊。“這算好的了,之前一年是1塊多賣的,也就是剛保本。”薦秀鑾親眼見過,有些年不景氣,一些大戶把大蒜一車車地扔掉。

  卓創資訊大蒜分析師崔曉娜表示,大蒜生産的規模化程度偏低,加上多數蒜農不具備冷庫儲存的條件,單打獨鬥的蒜農自然缺乏價格話語權。蒜農普遍在收完蒜後就很快出手,後續的價格上漲和他們沒有多少關係。而在蒜商手裏,冷庫保存可達兩年,具有“伺機出手”的時間優勢。

  高修年擔心,今年“蒜你狠”重演後,跟風種植者不在少數,未來一旦供大於求,很可能又招來大跌。這時,權威市場資訊對於研判行業形勢就顯得格外重要。採訪中記者卻發現,雖然大蒜剛性需求的資訊基本透明,但供應端資訊卻相當模糊。不少接受採訪的蒜商和蒜農甚至向記者打探資訊,有的還翻看起記者的筆記。

  政府或行業協會在提供權威資訊方面理應有更大作為,但現實卻很“骨感”。邳州市農委園藝科科長魯守強介紹,他們只管生産管理等技術問題,從沒發佈過市場行情資訊,也不好提供種植引導。至於經銷商囤蒜炒作,政府也不好行政干預。“我們也不願‘手’伸得太長,還是由市場行情決定吧。”

  “資本的逐利性,讓它們始終在尋找合適的獵物。今年的大蒜以及目前建築市場上迄今漲幅超八成的螺紋鋼等大宗商品,背後無一不是資本的推手。不過,對‘望天收’的農産品來説,投機資本快進快出對行業造成的長遠危害更甚。”江蘇師範大學經濟學教授閻志強建議,農戶的分散種植需要向集約經營轉變,而政府有關部門則要及時公佈權威資訊,尤其對造謠炒作者不能失聲無為。 本報記者 吉強 王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