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煤電去産能“組合拳”
- 發佈時間:2016-04-22 05:38:0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打好化解煤電産能過剩攻堅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4月21日聯合密集下發3個文件,內容涵蓋了煤電項目的規劃、核準、建設、淘汰落後産能等多個環節,以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業放緩燃煤火電建設步伐。專家表示,這一套“組合拳”旨在防範煤電行業産能過剩的潛在風險。
煤電産能過剩風險凸顯
近年來,全國用電量增速逐年放緩,火電利用小時數逐年降低。2013年為5021小時,2014年為4739小時,2015年僅為4329小時,同比下降410小時。同時,煤電項目從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到建成投産需3至4年時間,存在一定慣性,導致近期煤電投産規模並未減少。
“在‘十三五’電力規劃編制過程中,部分地區和發電企業發展煤電的積極性很高,未來幾年規劃建設的煤電項目仍然很多。”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韓水錶示,對此,國家要求及時出臺政策,化解煤電行業潛在的産能過剩風險。
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火電裝機容量10.1億千瓦,一季度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1006小時,比上年同期降低108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共有25個省份火電利用小時同比下降。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是發電廠發電設備利用程度的指標。按照電力行業的一般規則,如果某一地區的全年設備利用小時數高於5500小時,表明該地區用電緊張,可繼續增加電源投資。如果低於4500小時,則表明該地區電力富餘,一般不能再新增發電裝機。以5500小時的火電盈虧平衡點測算,過剩程度已經超過20%。
兩部門緊急下發《關於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等3個文件。“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煤電規劃建設現狀以及各地電力供需情況,我們對‘十三五’期間的煤電發展空間進行了測算,對促進煤電有序發展的措施進行完善,並分析了措施執行後的效果。”韓水説。
建立三級預警機制
從去年起,我國用電增速大幅放緩,煤電規劃建設規模遠大於用電需求,建立煤電風險預警機制迫在眉睫。
風險預警指標包括建設經濟性指標、裝機充裕度指標和資源約束指標3個指標,分紅、橙、綠三個等級進行預警。紅色預警,地方政府應暫緩核準煤電項目,企業慎重決策項目開工,在建項目要合理安排建設投産時序。橙色預警,地方政府和企業應慎重決策建設煤電項目。預警機制按年發佈,目標為發佈年後的第3年。今年發佈2019年預警,預警結果顯示,全國有26個省(區、市)的預警程度為最嚴峻的紅色。
記者發現,本次下發的3個文件對新增煤電規劃建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一是將對重點區域的要求擴展到全國電力盈餘地區;二是將等煤量替代建設項目進一步嚴格規定為等容量替代;三是要合理安排煤電基地規劃建設時序,減輕受端省份接受外來電力的壓力。
加大淘汰落後産能力度
“十二五”以來,國家繼續加強火電行業淘汰落後産能工作力度,累計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火電機組約2800萬千瓦,超額完成“十二五”2000萬千瓦的目標,電力行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
韓水錶示,抓住當前電力供需形勢較為寬鬆的有利時機,加快淘汰煤電行業落後産能,對於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煤電機組的關停標準增加了淘汰不符合能效限額標準、不符合國家環保要求且不實施改造的機組等條款。機組關停後可進行發電權交易,實行等容量替代新建煤電項目等政策。同時還將加強對政策措施執行情況的監管。
此外,國家能源局還將採取其他措施,逐步化解煤電行業潛在過剩風險。一是研究實施節能低碳調度,提升高效清潔機組的負荷率和運作水準;二是加強煤電機組調峰能力建設,深入挖掘煤電機組調峰潛力;三是積極推進“電能替代”,擴大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