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服務市民 效率帶來效益

  • 發佈時間:2016-04-22 05:38:1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斷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才能獲取最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統得全、管得嚴、分得細、放得開……合肥市不斷推進和規範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通過組建全國第一支公共資源交易執法隊伍等舉措,在城市發展中提高了政府投資效果

  “自古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居家過日子需要各種資源,城市運轉和發展也是這樣,都離不開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將各地自下而上的改革納入國家層面整體推進、統籌部署,為公共資源交易發展明確了方向。

  統得全、管得嚴、分得細、放得開,安徽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經歷了多年探索,不斷推進和規範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統得全”促資源集中配置

  大到城市軌道交通,小至景區門票,所有依法必須公開招標的項目皆納入統一平臺

  2014年底,合肥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搬入濱湖要素大市場,並不斷提昇平臺的承載能力,從日均交易項目不足30個升級到近70個。同時,按照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建設要求,相關部門制定了8個層次近200條服務標準,有效提升了交易平臺的管理服務能力。也是2014年,安徽省頒布《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將省級公共資源交易的探索重任交給了合肥。目前,省級政府採購業務、省管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省級礦業權出讓等均進場交易。據統計,2015年合肥完成省級項目2562個,成交金額約70億元。

  硬體擴了容,軟體就有了承載。為統一交易監管,合肥市建立縣鄉一體化交易平臺。“鄉鎮的項目標的小、地點分散,且地域色彩濃厚,其他企業一般很難插手。但是鄉鎮項目是全市交易的重要組成,不能因為項目小,實施過程複雜就放任不管。”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在對鄉鎮(園區)公共資源交易工作開展廣泛調研後,2014年5月,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提請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撤銷鄉鎮招標機構,延伸縣對鄉鎮的監管。如今,肥東、肥西、長豐、廬江,以及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縣區已經上收交易權,與合肥交易中心共用專家、會員企業、企業誠信等交易資源,形成以縣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為點、市縣為線的統一模式。

  集中監管下的統一交易使公共資源市場化均衡配置成為現實。在合肥,大到城市軌道交通,小至一張景區門票,皆可歸入“公”字序列。國家公共資源越來越多地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實現市場優化配置,提高了社會公共資源和政府投資效果。

  “管得嚴”杜絕暗箱操作

  由傳統的“人盯人”轉變為“鍵對鍵”監管,堅決杜絕各個環節的“尋租”現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如果“米”本身有問題,城市管理者不只會面臨斷炊之虞,還可能給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埋下各種隱患。在一些地方,“低價中標、高價結算”、圍標串標、暗箱操作等違規現象時有發生,給公共資源造成嚴重損失,群眾意見很大。

  對此,合肥市公管局強調問題導向,注重對交易前後實行統一嚴管,建立了從項目立項到實施乃至驗收全過程嚴格管理的工作模式,各階段均有明確的責任主體,並形成了成果銜接、相互配合的工作機制。在涉及交易事項的各個環節健全內控機制,將涉訴處理流程細化為受理、批辦、調查、決策、執行等子環節,確定涉訴重大問題處罰決定由局領導班子、辦案部門、項目代理和法律顧問集體研究,統一處罰標準,規定執行時限和督辦制度,消除執行環節的尋租空間。同時,研發涉訴案件網上電子監察系統,實行案件全流程網上辦理、各類項目交易自動預警,由傳統的“人盯人”轉變為“鍵對鍵”監管。

  為了引導公平交易,合肥市還從歷年的交易數據中“淘寶”,建立了投標價格大數據,定期發佈合肥工程建設項目中標價格指數,動態調整評標控制參數,遏制投標人盲目“報低價、圍低價”行為。

  與此同時,線下監管也不放鬆。《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頒布後,合肥組建全國第一支公共資源交易執法隊伍——市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執法監察支隊,成為保障項目交易由“招標現場”延伸到“施工現場”的利器。全市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工程預算金額1億元以上、政府採購3000萬元以上、産權交易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被投訴舉報的項目……面對巨大的巡查任務,執法支隊每天奔波于項目現場,約談項目管理人員、調閱項目班子簽到表、監理日誌等資料,對工程類重點項目的項目經理及項目班子人員在崗情況、工程進度情況以及現場管理情況進行檢查。

  “通過嚴密的監管查處機制,近年來重點打擊串通投標,查處違法違規的投標企業22家,限制兩年交易資格,並向市公安部門移交案件線索3起。對提供虛假資料、騙取中標的6家企業依法處以477.2萬元罰款;通過項目巡查、專項檢查、現場約談,保障了廬江縣二軍公路、周谷堆蔬菜區一標段、廬陽區劉衝公租房等項目順利實施。”合肥市公管局市場執法監察支隊隊長慎先德説。

  “分得細”“放得開”擠乾水分

  採取直接從商城選擇商品進行下單採購的模式,積極探索專業化、淘寶式的交易方式

  “公管局的眼界必須敏銳,在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定階段後,農村、科技等領域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拓展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課題。”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劉冰説。

  2015年6月,合肥技術産權網上交易平臺建成開通。該平臺立足於為科技成果、專利技術、高新技術企業提供項目交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截至目前,意向交易項目已達20個,比如中科院、安徽省農科院向市場轉移的“軸承套圈車加工機器人”等4個項目已簽約;率先開通使用61個鄉鎮和8個園區平臺,實現農村綜合産權資訊收集、上傳文件等全網路操作,對交易項目採取“應進則進”全面市場化運作。

  劉冰介紹説,今後將在已完成建設工程、政府採購、國有産權、土地使用權出讓等公共資源整合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農村綜合産權、科技文化産權、碳排放權、排污權等新興産業進場交易。

  與此同時,通過廣泛調研,合肥市公管局邁出建設政府採購網上商城的腳步,安徽合肥公共資源交易網上商城借鑒“淘寶”模式,採取直接從商城選擇商品進行下單採購的模式進行,採購單位可在網上商城購買政府採購限額標準以下非批量、非定點採購的商品。省、市、縣三級政府採購網上商城建設啟動有效降低了政府採購中的廉政風險,將人為的水分擠乾。據悉,商城一期已上線運作,目前正在省、市級預算單位中全面運營。

  2015年,合肥再次刷新交易紀錄,達到1349億元,安徽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項目8203個,同比增加36%;中標金額1349億元,同比增加8.4%。2016年初,合肥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國家級服務業標準評估,在全國同領域首個通過“國字號”驗收。

  “我們會珍惜每一次發展機遇,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以嚴密的監管和到位的服務來進一步彰顯地方改革的成果。”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宏卓告訴記者,下一步將致力於省市平臺和聯管機制的共建,省、市、縣三級平臺一體化建設,大力推進網上商城交易平臺,進一步完善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監管手段和懲戒機制,著力推進市場誠信體系建設,為打造國內領先的區域性綜合交易平臺作出積極的努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