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孔子故里念起“蝸牛經”

  • 發佈時間:2016-04-22 05:38:2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春風送暖,在山東曲阜“九仙山—石門山”文化國際慢城片區,近日杏花、櫻花、桃花綻放枝頭。家住城區的孔海龍一家,早早便將今年的踏青去處選在了這裡。“聽説慢城建得不錯了,準備帶家裏人一塊兒去看看!”

  城市生活如今越來越快,人們渴望心靈得到休憩,慢城理念也逐步得到認同。

  2015年7月,曲阜“九仙山—石門山”片區正式被授予國際慢城稱號,成為國內第三個爬滿了“蝸牛”標識的區域。而這只遍佈在曲阜慢城區域內的“蝸牛”,與其他慢城地區“蝸牛”最顯著的區別之處在於,其“背上”背的是一座古城城墻,而不是代表現代都市的高樓大廈,這是全國唯一文化國際慢城的符號,也代表著曲阜在“慢城”建設中對於文化的推崇。

  “鄉村擁有著對傳統文化的保存功能,正因為這樣,鄉村才能成為城市生活的精神後花園。”在談到曲阜建設文化國際慢城的獨特優勢時,曲阜市委書記李長勝認為,曲阜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鄉村發展帶有天然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建設文化國際慢城的過程,也就是在孔子故里的文化沃土上,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充分展示曲阜的文化底色、文化神韻和價值追求”。

  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曲阜以山、水、田、村為生態格局,通過構建慢生態、慢生活、慢旅遊、慢交通四大系統,打造田園牧歌式的宜遊、宜居、宜業環境。在慢城片區,可在漫步山林的步道旁,賞春花、看夏綠、品秋果,讓遊客在休閒娛樂的同時,感受文化的浸潤。

  九仙山腳下的會泉峪村,會泉河兩岸的青瓦白墻上,“黃帝拜祭、曹劌論戰、和聖高風、孔子勸和、吳起仕魯、聖母護生、智永建廟、呼延屯兵、安丘靜歸、九山大捷”等十大經典歷史故事,以壁畫的形式完成了這片土地及附近區域的“大事記”。

  記者在會泉峪採訪時,村黨支部書記徐宏正同村會計一起商量要對這些傳統文化壁畫進行添補維護。“這些都是村裏人世代口口相傳下來的故事,保護傳承好這些文化財富,是我們應該也必須做的。”徐宏説,“隨著慢城建設,這種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能吸引更多的人前來,一舉多得!”

  “慢城建設不是完全回歸傳統而抵制發展,相反,慢城是通過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平衡點、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當地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水準提高。”曲阜文化國際慢城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翟緒軍説。正是得益於慢城的建設,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不僅舊貌換新顏,更找準了發展路子,實現由外在環境到內在品質的提升。

  “轉變思想觀念,發展房東經濟”,進入九仙山腳下葫蘆套村,這條橫幅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當採訪到村裏最先經營農家樂的老闆孔紅時,她坦言如果不是慢城建設帶來環境和交通的改善、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來,自己也不會想到開農家樂。如今,她一年的收入就能達到十多萬元。隨著慢城發展,像孔紅一樣圍繞文化旅遊發家致富的人越來越多,房東經濟等新業態開始逐漸發展成熟。

  楊柳村是依石門山而建的小村莊,為借助慢城建設實現村居經濟的發展,村支書曹建東帶領全村完成土地流轉,由村裏統一規劃進行草莓、櫻桃等種植,發展採摘經濟。“種了六七十畝的草莓,現在周邊區縣的都來我們這裡進行採摘,看今年的情勢,應該更受歡迎。”曹建東在種植田地中,指著另外一些沒有覆蓋大棚的地方説:“這些獼猴桃今年也能結果了,還有試種的榛子也成功了,很快也能有收益。”

  曹建東跟記者説了今年的打算,要在村裏建設生態湖、體驗田等,讓遊客既要來到這裡,最好還能留在這裡,實現對村居經濟的多樣刺激發展。

  在整個“九仙山—石門山”文化國際慢城建設片區,對村居經濟的發展也正進行著多途徑的探索。

  “生活環境、傳統文化和村居經濟三者的協同共進,才能促成慢城全面發展。”在翟緒軍看來,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生活水準得以提升,這就為村居傳統文化傳承奠定了基礎,從而更加突出曲阜文化國際慢城的獨特之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