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降社保齊發力 為企業降成本年內派發萬億級紅包
- 發佈時間:2016-04-21 07:44:1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從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到取消整合一批政府性基金收費項目、到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再到階段性降低養老失業保險繳費比例、推動“網際網路+”流通等,降成本工具箱已經密集開啟。在中央和國家層面政策頻出的同時,地方層面降成本等系列舉措也在密集出臺。
初步測算,降成本派發的政策“紅包”年內可達萬億級別。下一步,穩增長層面仍有政策儲備,消費、投資、外貿多項發力力保穩增長;多項改革也會提速推進,增添發展新動能。
減負 政策頻出營改增打頭陣
還有不到十天,營改增試點就要全面推開。《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財稅部門正在全力備戰營改增。為了確保營改增之後,所有行業的稅負只減不增,本週,財政部、稅務總局接連發文做出部署:一是叫停地方運動式清稅,嚴禁借營改增之機亂收稅。二是發佈有關稅收徵收管理公告,將試點納稅人的增值稅納稅申報期延長等。
此次營改增新增試點的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四大行業涉及納稅人1100多萬戶,試點企業的稅收規模超過19000億。預計全年減稅超過5000多億元。而由於增值稅的鏈條機制,幾乎每一個企業都會感受到。
作為今年積極財政政策措施之一,進一步減稅降費還包括加大收費基金清理和改革力度。具體包括:將原來只對小微企業免征的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範圍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依法將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育林基金徵收標準降為零,停徵價格調節基金等內容。
就在一週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000多億元。
在中央和國家層面政策頻出的同時,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在近期多地召開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上,降成本也成為地方實施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
例如,浙江省寧波市出臺了35條企業減負新政,包括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各項交易服務費按50%收取,免收資訊服務費和場地租賃費,開放招標文件免費線上瀏覽功能等措施。廣東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中提出,對省定11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分區域、分階段實現“零收費”等。廣東、浙江、天津等地提出,加快電力市場建設,積極推動售電側市場化改革,有效減輕企業電價負擔等。
見效 制度紅利已經初顯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降成本中,降低融資成本和稅費成本是兩項最為關鍵,也是見效最明顯的工作。“融資成本每降低一個百分點,70萬億的企業貸款中,就將減少7000億元的成本,可以説立竿見影。”
據瑞銀證券此前估算,今年政府減稅規模預計在7437億元左右,其中營改增減稅規模約為3836億元,社會保障相關費用減稅規模約為2403億元,算上小微企業減稅等項目,合計減稅規模約佔GDP的1.1%。
商務部也曾測算,我國物流成本有減半空間。據統計,2014年我國物流成本佔國民生産總值16.6%。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按照8%計算,就有5萬億元降成本空間,假設今年能降低一個百分點,那麼就有6000億元。
由此,各項降成本粗略加總,可以達到萬億級別。實際上,針對降低融資成本和稅收成本,此前已經實施的各類優惠政策成效正在凸顯。以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為例,僅去年一年,就為企業直接節約財務費用接近2000億元。
而在降低稅收成本方面,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共減免稅3000億元以上。從稅制改革上看,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推行以來,2015年全國減少涉煤收費基金366億元,總體減負181億元;2015年5月1日起國家下調鐵礦石資源稅徵收比例,5月至12月共計減稅21億元;2015年10月1日起,國家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購稅,10月至12月共計減稅近15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減負措施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以汽車行業為例,減稅政策幾乎挽救了當時産銷量急速下滑的中國車市,使全國汽車銷量實現了罕見的逆轉,並最終使全年産銷量創下了全球歷史新高。
對於此前的減負成果,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制度的改革紅利還是比較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制度的建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有巨大的潛力。
展望 多項穩增長改革將落地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在穩增長層面仍有“萬億級”的政策儲備,下一步,消費投資外貿將有多項政策發力穩增長。
在外貿方面,未來將推出包括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優化出口退稅率結構、加大出口信保和融資支援力度等一系列有很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其中,跨境電商等新型業態將獲得重點扶持。
在消費方面,我國將在提升消費品品質、改善消費環境、扶持新消費以及引導境外消費回流方面,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服務消費和新興消費將獲重點扶持。
在投資方面,今年有望出臺一些促進並購重組的政策,政府將通過引導投資的方式,將資金引入到高端製造業中。投資體制改革也將全面推進,繼續簡政放權,取消和減少前置審批條件和審批事項。
旨在為經濟長遠發展增添動能的多項改革也會加速推進。財稅改革方面,除了營改增,近兩年還積極穩妥推進稅收制度改革,包括消費稅改革、資源稅改革、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等。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上表示,如何多措並舉地降成本,特別是企業的成本,發改委正在制定方案,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建立政府的全責清單和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等內容應包含在內。
在滕泰看來,下一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難點在於做加法、增加中國經濟的發展動能。應在減稅負、降成本方面繼續發力,通過推進五大生産要素供給改革,即降低融資、勞動力、技術、土地、行政審批等供給成本,提高要素供給效率。
“如果把中國經濟比喻成一輛正在行駛的汽車,需求側的‘三駕馬車’油門踩到底車子還在減速,這時就要停下來看看‘發動機’也就是供給側的五大財富源泉有沒有出問題:比如人口和勞動、土地和資源、資本和金融、技術和創新、管理和制度的供給效率有沒有問題,有沒有改革空間——這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長期任務。”他説。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的不是讓經濟減速,而是讓中國經濟恢復增長的動力。衡量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改革是否增加了中國經濟增長‘發動機’的動能。”滕泰説。(孫韶華 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