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麒麟熱議:供給側改革不足 減稅將成改革重點

  • 發佈時間:2015-12-02 14:1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12月2日電 昨日,2015年(第八屆)金麒麟論壇——“變革中國-藍圖與路徑”在北京舉行。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許善達及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李玲等專家對供給側改革進行分析,目前,供給側改革的力度依然不足,減稅將成為改革重點,改革的落實還將對醫改産生巨大推動作用。

  整體而言,供給側改革將改變中國經濟結構,第三産業佔比上升,第二産業中傳統工業佔比下降;同時,也將導致經濟蛋糕重新分配,生産稅凈額佔比下降,折舊佔比短期升長期降,企業盈餘佔比上升;同時加速中國式轉杠桿的推進,或導致政府、居民部門加杠桿,企業去杠桿,金融控杠桿。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許善達認為,供給側改革帶有對宏觀經濟政策方向調整的內涵。金融危機以後,我們主要的政策在供需角度比較突出,包括四萬億投資也是這一方面。到了2012年、2013年,十八大以後,也已經開始從供給側淘汰落後産能。

  許善達還強調,在改革過程中已經在供給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總的來看,在供給側改革的力度依然不足。他認為,要在“十三五”這個期間,加大供給側改革領域工作的力度,要更多的把一些政策的針對性放在供給這個領域。

  現在,對於供給側改革怎麼來做有很多爭論,減稅是其中的重點。許善達分析,減輕企業稅費的工作重點之一是營業稅改增值稅,剛開始試點的時候,財政部測算整個營改增達9000個億,但目前四個領域還沒有推出來。而且改革越延遲分母越大,總量大概估計有上萬億,已經減了三四千億,至少還有五六千億要減稅,預計今年完成難度較大。

  除企業減稅外,供給側改革在醫改方面也有重大意義。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李玲認為,為什麼老百姓的獲得感不強?其實套用今天最時髦的詞就是我們沒有能夠控制供給側。醫改是改變醫療體系的逐利機制,但是至今醫改已經六年了,公立醫院的改革還在試點,大量的醫保投入都變成驅利、逐利這一條利益鏈上的加油劑,所以這就是越改滿意度越差的原因。

  “十三五”規劃意見裏面提出了要破除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難點就是誰改的問題?誰是改革的主體?被改的是誰?在醫改的過程中,公立醫院不是改革的主體,而是改革的載體,發力方應該是政府。我們整個醫療體系逐利的現象是八十年代政府財力有限,讓政府創收,去吃利,當時教育也如此,但是教育和經費都改了,至今政府沒有真正發力去破除醫療機構的逐利機制,在“十三五”期間,只有大力做了供給側改革,發力以後才會有明顯效果。

  李玲還提到,在“十三五”前半段,改革的壓力很大,借給側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這是我們的挑戰。而化解挑戰最好的辦法是就是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其動力在於改革。特別是改革政策要實,當大家對改革充滿期望,“十三五”改革才會取得重大突破。(中新網金融頻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