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億不良資産證券化透明交易 六家銀行籌備發行工作啟動

  • 發佈時間:2016-04-20 09:24:2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市場的高呼聲中,不良資産證券化信披指引落地。昨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佈的這一指引被業內稱做“不良資産證券化的根基性制度”,不過,這並不代表銀行的萬億元不良貸款獲得立刻見效的“解藥”,初期不良資産證券化的規模可能不會很大。

  與普通資産證券化不同的是,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昨日發佈的《不良貸款資産支援證券資訊披露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針對不良資産的風險設置了特殊的信披要求。除了涵蓋發行環節資訊披露、存續期定期資訊披露、資訊披露評價與反饋機制等內容外,中債資信結構融資一部副總經理呂明遠介紹,《指引》特別對風險提出了更嚴格的信披要求,如對於基礎資産篩選標準,增加“單個借款人在發起機構的所有貸款是否全部入池”的披露要求,對於沒有全部入池的資産還應披露相關資訊,以使投資者更好地判斷風險。

  據了解,由於宏觀經濟下行,企業經營能力降低,銀行放出的貸款收回難度加大。截至2015年末,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總計已達到1.27萬億元,數字背後是眾多陷入債務困局甚至“奄奄一息”的企業。不過,這一體量壞死的資産如何盤活,此次重啟擱淺了八年的不良資産證券化試點成為業內公推的藥方,五大行和招商銀行已在籌備發行。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此表示,不良資産證券化是一個特別非標準化的産品,資産的品質、真實的價值、未來現金流的收入等都是不確定的,裏面涉及的交易環節和需要的仲介服務等都比普通的資産證券化要複雜得多,因此,制定一個更嚴格的制度、引導透明的資訊發佈和資訊調查等是開展試點的先決條件。

  事實上,投資者對信披的重視程度早已在去年央行推出信貸資産證券化註冊制的時候就已顯現。去年4月央行推出信貸資産證券化註冊制前,多家機構曾預測全年信貸資産證券化的市場規模可達到5000億-6000億元,然而,該制度“滿月”時僅有17單産品面世,規模共507.88億元,僅為預期的1/10。當時一位券商人士就曾直言,投資者不敢投的原因就是該制度中信披規則不健全,投資者擔心自己無法完全了解到産品的風險。

  《指引》對信披的嚴格要求能大大消減投資者的這種擔憂。一位銀行固收團隊人士表示,通過嚴格的信披,相當於給不良資産進行分級,比如有的不良資産有抵押,有的可能徹底沒有,投資者都能一目了然,清楚自己要買的産品的風險和價值。

  不過,不良資産證券化的開展可能不會有橫掃之勢。曾剛表示,雖然沒有額度管理,但目前看初期規模有限,由於是新的産品,風險、定價等都可能不是很準確,市場也不完善,市場培育要有一個過程。此外,因為《指引》對調查要求加嚴,可能導致發行成本更高,短期內銀行的積極性可能不高。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志宏在日前發佈的《中國資産證券化白皮書(2016)》的序言中也提到,未來不良貸款證券化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在於提升不良貸款市場化處置的透明度。由於不良貸款支援證券基礎資産池較為複雜、風險相對較大,需要更加成熟的、風險承受能力更強的、定價能力更強的投資者群體參與。(記者 崔啟斌 程維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