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有助破解基層醫改瓶頸
- 發佈時間:2016-04-20 01:30:44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田孟
近日有媒體報道河南省中牟縣主動利用大數據資料摸清和鎖定當地人口的醫療需求,有針對性地規劃和配置醫療資源,建設了一批重點專科和特色專科,使該縣47萬人口中的近九成患者都留在了縣域範圍之內。這種模式不僅方便了當地患者就近就診,降低了看病的經濟負擔,而且也增加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收入,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積極性,同時也在當地初步形成了穩定、規範、順暢的分級診療秩序,取得了較好的醫改效果。
中牟縣的上述舉措最具啟發意義的地方在於當地衛生系統在醫改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的經濟社會差別太大,短期內中央有限的財政投入還難以徹底解決問題,再加上地方財政和相應政策往往因為各種原因還難以完全跟進和配套,因此給某些醫改過程中的基層工作者帶來了一些負面情緒,使他們産生了一定的消極心理,甚至把醫療衛生事業運轉過程中産生的具體問題也都歸結到籠統的財政投入不足上,形成了典型的“等靠要”思想。
等靠要思想嚴重限制了基層衛生行政部門及醫療機構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不利於醫改的順利開展和紮實推進。醫改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調動中央和地方乃至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僅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也是遠遠不夠的。醫改的最終成功離不開基層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越是在國家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援還存在一定不足的情況下,這種來自基層積極、主動的創新行為就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它能夠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有效地解決具體問題。
實際上,隨著近年來各級政府財政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大力投入,基層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在醫改過程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空間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了。在清理化解歷史債務、基建項目投資、醫療器械供應等方面,來自中央和省級財政的積極投入大大減輕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壓力和負擔。與此同時,在醫保及新農合政策和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方面,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也是相當可觀的。按照現有的政策標準,一個約有30萬人口的普通中等型農業縣,每年的新農合基金可達1億多元,每年的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也超過了1千萬元,同時還存在一定量的政府財政資金投入。當前絕大多數縣級醫院每年的業務收入大概是1億元,鄉村兩級醫療機構的業務收入總和大概是縣級醫院總收入的水準。如果能夠將上述各條系統的資金盡可能地留在縣域範圍之內,基層醫療機構的困境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因此,通過進行制度創新,將這些分散的資金積聚起來,同樣能夠非常有益於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而這正是基層衛生系統積極有為的地方和機會。
當前絕大多數地方主要採取通過醫保或新農合補償政策的分級制度和差異化報銷政策等方式,引導患者的就診行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中牟縣的創新則在於,通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完善醫療服務供給,有針對性地回應和滿足當地絕大多數患者的醫療需求,通過供給側的改革將本地的患者和資源留在了縣域範圍之內。讓有限的財政資金髮揮了更大的政策和社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意義。
“小縣城用大數據留住九成患者”,其中的“大數據”的創新值得各地思考。醫改的複雜性和艱巨性要求發揮各方面的能動性和創造力,積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有針對性地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比如,湖南省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基於總額預付制度基礎上的住院和門診起付線以上免費的政策創新,同樣也使全縣九成以上患者長期保持在縣域範圍以內,並實現了較大的收益面。實際上,在終極目標和具體問題之間還存在著很多複雜、曲折而又細膩的中間環節,這尤其需要基層積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