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驗和技術就是用來分享的”

  • 發佈時間:2016-04-20 01:30: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童發劉蕓菲

  在江蘇省東海縣石榴街道講習村,有一位名叫侯亭的“草莓達人”。他善於鑽研,由一個種草莓的“門外漢”變成了令村民刮目相看的“草莓通”;他喜歡分享經驗,成立的石榴街道講習紅顏草莓種植合作社,成為本村莓農們技術交流的大本營,打響了講習村草莓的品牌。

  侯亭原本跑運輸,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一天,他和朋友聊天時,得知同村一戶人家種草莓發了家。講習村位於丘陵之上,土壤質地疏鬆,灌溉方便,村子裏本有種草莓的傳統,侯亭琢磨著,既然有這樣的致富機會,自己為何不試試?

  説幹就幹。在虛心向同村的莓農請教經驗之後,2008年,44歲的侯亭在自家的責任田裏蓋起了3個大棚,種起了草莓,第一年便收入10萬元。市場上草莓行情的不斷上漲讓侯亭欣喜不已,嘗到甜頭的他決定放手一搏。

  2010年下半年,侯亭不僅把自己所有積蓄都投在擴大草莓種植規模上,還向銀行貸款40萬元,租了60畝地,一口氣蓋了22個大棚,雇了40多個工人,請了一個專門的技術人員。侯亭感覺自己已搭上了致富快車,卻不知危機正悄然逼近。

  “規模擴大後,明顯覺得技術和管理跟不上了。”侯亭告訴筆者,由於對大棚溫度和濕度把握不好,草莓秧苗種下去不久,便得了“白粉病”。技術人員建議趕快把病株移除,侯亭不以為然,當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時,“白粉病”已經傳染開來。而“葉斑病”、“紅蜘蛛”等各種病蟲害也一齊暴發。要用什麼藥劑,量要如何控制,每個大棚要怎樣管理到位,侯亭一片茫然。

  “所有的問題都要依賴別人解決,幹著急。那時,我才開始鑽研怎麼種草莓。”侯亭説,那段時間,他不是呆在大棚裏,就是向有經驗的莓農和草莓專家取經。他認真研讀與草莓有關的書籍,每天細心觀察並記錄草莓生長狀況,適時調整大棚溫度和濕度,及時給草莓“起棚”、“閉棚”,不斷摸索藥劑的使用。如今,侯亭儼然成為了“草莓通”。草莓的收入比規模剛擴大時翻了一番,每年能夠掙五六十萬元。

  2011年,侯亭成立了講習紅顏草莓種植合作社,短短幾年,合作社成員發展至1000多戶,不僅有本村的莓農,周邊楊圩、姜莊等村大批莓農也成為了合作社的一員。

  “老侯愛鑽研草莓種植技術,每年邀請市裏、縣裏的草莓專家來合作社,免費給我們做技術指導,推廣新品種。老侯也經常和我們一起切磋種植經驗。”講習村莓農王東陽告訴筆者,去年春節前後,正是草莓高價上市的時候,他家草莓得了“灰霉病”,花成淺褐色,不幾天就耷拉下來。在王東陽焦急萬分之時,侯亭幫他妥善處理病株,調節大棚內溫度,還幫他配了藥劑,讓損失降到最低。

  “種草莓遇難處,就找老侯!”同村的莓農侯傳福有4個草莓大棚,他説加入合作社後,除了種植技術提升,還得到了不少實在優惠。侯亭經常幫助他聯絡銷售,另外,因為侯亭種植草莓規模大,無論是購買秧苗、有機肥還是防止病蟲害的藥劑,價格都能便宜不少,只要大夥有需要,侯亭總是以同樣的價位幫忙購買。幾年來,侯亭以低於市場價向社員提供草莓苗300多萬株,為社員節省資金100多萬元。

  侯亭在種草莓的同時,還養了20多頭豬,400多只雞,100多只鵝,80頭羊,利用生物鏈迴圈,將種植和養殖相結合,又讓年收入增加了不少。這個綠色種養經驗也在村子中分享開來。為了把草莓種得更好,侯亭還早早地把原來老舊的大棚全部更換成鋼結構標準化大棚,採用自動卷簾技術。村子裏,誰在大棚改造方面有難題,也總會向侯亭請教。

  提到帶領莓農們致富的事,侯亭笑著説:“經驗和技術就是用來分享的,大夥把草莓都種好了,講習村草莓品牌才能響亮,我的生意也更好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