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衡水:土地身份證讓農民心踏實

  • 發佈時間:2016-04-19 02:31:2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馮雷

  河北衡水市饒陽縣有個原本不起眼的寨子村,可近半年來不少人跑到村裏去採訪、取經、走走看看。看啥?全村373戶人家一次性土地確權完成;去年10月全市第一批用37畝地的“確權證”做抵押,從農行成功貸款150萬用於購買培育蘑菇的原材料……這一切,都源於一張“紙”變成了一個“證”。

  衡水市轄11個縣市區和工業新區、濱湖新區,114個鄉鎮、499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848.53萬畝。從上世紀80年代初土地承包開始,各村土地有調整的、有沒調整的;有的農戶地多,有的農戶地少;過去種地“三提五統”,有人主動放棄包地外出打工,現在回來又想要;過去土地測量靠拉尺子不準確,現在測量必定會出現有多有少;多年耕種,地界已混淆不清,各説各的理……人地矛盾,千差萬別。原本是一件好事,卻矛盾重重,剪不斷理還亂。

  衡水市主管農業的韓立群副市長説:2013年“一號文件”中,中央明確提出“要在5年內完成土地承包確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成為中央層面的戰略選擇。土地確權後,明晰了土地承包權,又強化了土地經營權。農民手中的“證”比起原來的“紙”“含金量”更高了。

  韓立群介紹説,衡水在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土地確權試點的基礎上,2015年又實行整市推進,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到目前為止,全市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資訊已公示確認耕地面積807.03萬畝,佔國土“二調”耕地總面積的95.11%。

  在工作全面開始前,衡水市派出調研小組進村入戶,做了大量細緻的調研摸底。就“確權”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整理出大致六十條,制定出解決辦法和答案,印製冊發下去。各村的調解員也都進行了“確權”的專門培訓。整市推進階段,主管市領導每天要聽取彙報,三天一小會,五天一大會,遇到問題及時解決。

  有個村一共48戶人家,有8戶要借確權的機會重新給他們調整土地後再測量。協商不成,於是就把這8戶的確權工作先“挂”起來了。後來有了金融扶貧試點,他們看到可以用確權證抵押貸款。而恰恰這8戶農民生産上需要貸款。同時,他們也礙于鄉里鄉親的面子。於是他們主動找到村裏同意“確權”。

  “確權”給農民吃了顆定心丸,心裏更踏實了。冀州市周村鎮西馬冢村支書石九水説:我們村裏有185戶人家,2180畝耕地,全部完成“確權”。以前怕隨時會調整土地,很多人不願意對土地投入太多,現在敢了。土地深松,施放有機肥,投入水利設施,村民熱情可高了。村民李蘭欣在村裏是辣椒種植大戶,種著20畝辣椒。這不,到養雞場買雞糞去了,因為用了有機肥的地種出來的辣椒産量高、品質好。他説,這地在我手裏還要經營十多年呢,不會變了。

  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過去有些農民擔心流轉后土地統一經營,有些建設了園區,土地就分不清界線了。如果將來發生糾紛,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現在心也放下來了。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言,心裏也更加踏實了,土地流轉更具有法律的保障。目前衡水市土地流轉率達到42%。

  而更多農民還是期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普遍實施。這樣,農業生産中一直以來的“缺錢”瓶頸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