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外貿祭出“工匠精神”

  • 發佈時間:2016-04-16 21:1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廣州4月16日電 (記者 李曉喻)出口形勢冷暖交織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祭出“工匠精神”。

  2016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當前,中國外貿“乍暖還寒”。儘管3月當月,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9個月來首現正增長,但從一季度整體來看,外貿仍延續“雙降”態勢,其中出口下降4.2%。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的話説,眼下中國外貿形勢“更加嚴峻複雜”。

  實際上,困境早已出現。世界經濟復蘇步履維艱,主要貿易夥伴需求低迷,要素成本持續攀升,凡此種種都使中國企業“蹺著二郎腿做外貿”的輕鬆日子一去不復返。

  在此情況下,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國製造”,重塑新優勢成為不少企業的共同選擇。用江蘇春蘭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元甲的話説,外貿形勢越是不景氣,“工匠精神”就越發重要。

  “工匠精神”,意味著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商機懂得取捨。

  在高元甲看來,“工匠精神”的第一大要義就是專注,把該做的事情做到極致。“否則,精力分散的後果就是‘蜻蜓點水’,哪個都做不好。”

  “我們走過一段彎路,才意識到貪多求全不可取。必須用工匠精神,腳踏實地開拓市場,認認真真堅守主業,而不能什麼都想涉足。”一家老牌照明公司的副總經理對記者坦言。

  “工匠精神”,意味著勇於打造自主品牌。

  一家燈具公司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現在“人民幣匯率貶多少,客戶就要求價格降多少”。在同行業企業競相壓價的情況下,公司幾乎沒有議價能力,只能同意。

  “只有創造中高端品牌,才不致陷入低水準的惡性競爭無法自拔,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一定的議價權。”主營電動車的雅迪進出口有限公司部長屈鵬飛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品牌建設和維護之路“很不好走,但一定要走”,因為這是未來發展的根本方向。

  談及如何樹立品牌,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市場總監劉清宇認為,品牌的素質決定於人,過硬的品牌離不開過硬的員工。

  “光靠‘機器換人’是做不出好産品的。”劉清宇介紹,格蘭仕現在每天都有三四千工人在接受各類技能培訓。“要讓勞工變成技工,即使只是擰螺絲釘,也要當擰螺絲釘的專家。”

  但要拾起“工匠精神”,中國企業也面臨不少困惑。

  最大的煩惱源自智慧財産權保護仍相對薄弱。

  “我們花費大量心思研發出的幾款新産品,最快不到三個月市場上就有仿製品出現”,屈鵬飛一臉苦笑,“這樣一來,公司的大筆投入就付諸東流了。”

  高元甲也表示,同行“惡意copy”已成當前妨礙中國企業創新的一大“痛點”,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讓認真當“工匠”的企業沒有後顧之憂。

  中國官方也意識到這一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運用,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假售假行為。

  讓福建南孚電池有限公司國際貿易總監孔宇頭疼的是,國內採購商最關心的往往是産品價格,而不是品質和性能,“這讓企業很難堅守工匠精神”。

  “只有市場土壤肥沃,工匠精神才能開花結果。”孔宇説。(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