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愛穿布鞋的扶貧創客

  • 發佈時間:2016-04-14 01:30:4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付偉

  深圳到廣州,直線距離100公里,高鐵30分鐘直達,開車也不過個把小時。不過,在廣東省政府特聘參事、省扶貧開發協會秘書長鐘韶彬看來,在社會扶貧這條道路上,要想在珠三角這兩座大都市之間踩出一串深深的腳窩,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

  從起初籌備成立深圳市扶貧開發協會,到最終培育出廣東省扶貧開發協會這個社會扶貧創新序列中的“優良品種”,幾經坎坷,數年心血,帶給鐘韶彬的變化,不僅僅是爬上鬢角的幾絲銀發,還有不斷拍打在他這個扶貧“老兵”心頭“礁石上澎湃的扶貧創新浪潮”。“社會扶貧的靈魂在於創新,動力在於創新,未來在於創新。”鐘韶彬説。

  無論是在協會辦公,還是下鄉扶貧,鐘韶彬腳上總是穿著一雙並不光鮮的布鞋。“我出生在陜西農家,做過鄉村教師,現在又搞社會扶貧。”鐘韶彬説,無論是陜西的黃土,還是廣東的紅土,他的腳都要“聞”到泥土的清香,“只有穿上‘千層底’,才能接上地氣,心裏才能踏實。”

  雖然愛穿土布鞋,但談起扶貧創新,鐘韶彬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潮人”。2015年全國“扶貧日”,廣東首個扶貧APP正式上線,其“操刀者”便是鐘韶彬。“創客”角色、“創客”思維、“創客”作為,已經被深深熔鑄在他的工作辭典中。而伴隨脫貧攻堅戰進入衝刺階段,鐘韶彬正在自如穿行于社會扶貧的兩重境界中——既是有效組織扶貧資源的“烹飪師”,又是打通扶貧供需梗阻的“針灸師”。

  鐘韶彬認為,社會化扶貧力量雖然基礎雄厚、潛力巨大,但在使用上必須有的放矢、集中高效,方能不傷善心、不失公信。在鐘韶彬的“主廚”下,廣東省扶貧開發協會成立以來,先後實施“銀發溫暖”工程、“健康扶貧”工程、“山鄉亮燈”工程、“夢想知識包”工程等多項合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大型扶貧項目。伴隨著這些項目的落地,一碗碗熱氣騰騰、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扶貧“靚湯”也淌進了貧困戶的心中。特別是“銀發溫暖”工程,試點為貧困村65歲以上的低保戶老人統一購買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直接推動了全省一次性為貧困村60歲以上老人統一購買新農保政策的出臺。

  “社會組織參與扶貧要跳出簡單的‘化緣’思維,不是只從企業家口袋裏掏錢,而要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也能賺錢。”鐘韶彬説,只有這樣,社會組織在社會扶貧中的角色才能從被動的“我求人”變為主動的“人求我”,“只有依託市場機制,社會扶貧才有源頭活水,扶貧經絡才能徹底打通。”在這一思路引領下,廣東省扶貧開發協會經常組織召開産業扶貧項目對接會,促成産業對接,促進扶貧領域的交流與協作,同時,構建扶貧農産品十大主銷渠道,推動扶貧農産品生産基地與銷售市場的直接對接。截至2015年底,共認定扶貧農産品300多種,舉辦展銷推介會60多場次,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