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水”活保障“石”穩

  • 發佈時間:2016-01-21 07:31:0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付偉

  雖然從今年開始,廣東省湛江市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水漲船高”——從之前的第一檔80元、第二檔50元統一提到了120元,但參保人氣卻並未“應聲而落”。在廣東,湛江仍然陷於區域經濟的洼地之中。直至目前,每人平均GDP趕上全國平均水準還是全市上下奮力追趕的重要目標。以醫保“盤子”而論,1180.07萬人次的參保總量、每年約200億元的資金吞吐,考驗著湛江城鄉居民醫保的制度韌性和管理水準。

  然而,湛江城鄉居民醫保體系建立至今不僅穩如磐石,同時“基層醫療機構85%的報銷比率”更是將不少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甩出一個身位。個中“奧秘”,在於在湛江醫保管理者的手中,除了“財政資金”和“個人繳費”兩張牌之外,更有引入市場機制帶來的源源活水。同時,“個人籌資+政府投入+市場參與”,既是湛江創新城鄉居民醫保運營模式的點睛之筆,也是廣東探索城鄉居民醫保多元立體保障體系的生動縮影。

  湛江模式:

  市場助力多方共贏

  家住湛江市遂溪縣的陳阿婆至今不敢想像,如果沒有當初“一念之間”的那個選擇,自己的生活現在會是何種光景。2009年,湛江決定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合二為一”。面對政府部門的宣傳動員,雖然因身患多種疾病而成為醫院的“常客”,但已經參加了幾年“新農合”的陳阿婆面對城鄉居民醫保伸過來的“橄欖枝”,卻打起了“退堂鼓”。

  陳阿婆告訴記者,因為需要人照料,她長期住在市區的兒子家,但戶口卻還在遂溪農村,“那時新農合報銷很麻煩,要村裏蓋章、縣裏審核,來來回回一趟趟跑下來也報不了多少。”不過,就在陳阿婆對“新農合”有些心灰意冷之時,她在市直某單位的兒子,在詳細諮詢了湛江此次城鄉居民醫保統籌的相關政策之後,果斷拍板,幫母親繳納了保險費。

  陳阿婆説,事實證明,兒子的決定是正確的。很快,她便感受到了“統籌”帶來的好處——在市裏大醫院看病住院,除去自費部分,報銷比例達到了50%。而對於陳阿婆來説,驚喜不僅來自報銷比例的提高,更來自這樣的待遇無需返回遂溪,在市區醫院也可以輕鬆享受。湛江城鄉居民醫保“並軌”之後,統籌層次由縣上升為市,全市100多家醫療機構均可以聯網報銷。而更讓陳阿婆有些“受寵若驚”的,是報銷手續不必再勞煩子女奔波,“只要輕輕刷下身份證,就能直接把報銷部分扣掉。”

  個人負擔不增加,報銷比例有提高,醫保服務更完善——這是湛江城鄉居民醫保統籌帶給很多人的第一感受。而在當地官員眼中,這一改革效應的充分釋放,關鍵得益於引入市場主體作為“催化劑”。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商業保險機構的加入,不僅在既有醫保資金運營模式之外挖開了一道新渠,更彌補了傳統醫保機構由於人手不足、機制不活等原因存在的服務短板。

  番禺模式:

  政府採購企業託管

  如果説在城鄉居民醫保“湛江模式”這駕馬車上,相對於駕轅揮鞭的政府部門,商業保險機構還處於“推車人”的位置上,那麼,在廣州市番禺區,當地政府早在10年前便已經把居民醫保的“韁繩”完全交到了市場主體手中。具體流程是:政府部門徵繳參保資金匯入區財政基金專戶,保險公司設立業務週轉戶為群眾辦理補償等業務,每月根據實際補償支出向管理部門請款,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則對保險公司每月補償請款進行抽查、核算、劃撥。

  2005年,在推行“新農合”的過程中,廣州市番禺區就將醫保作為一項可以向社會購買的政府服務向商業保險公司發出了公開競標的“英雄帖”。從報銷單據的審查核銷,到日常診療的監督檢查,再到醫保數據的匯總整理,這些繁瑣的日常工作,都被送到了中標公司的“流水線”上進行規範而專業的處理。

  政府主導、專業運作、合署辦公、便捷服務的“湛江模式”和管辦分離、保險公司託管的“番禺模式”,為廣東城鄉居民醫保引入市場機制的系統工程找到了實踐支點。2012年,廣東決定將城鄉居民醫保引入市場機制試點範圍擴大到汕頭、肇慶、清遠、雲浮等4個地級市,並明確要求試點地區當年參保居民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普遍達到70%以上,最高支付限額平均達到當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至“十二五”期末,試點地區城鄉居民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則要達到75%以上。

  “城鄉居民醫保統籌落點不僅在於統,更在於升——政府管理水準要升,居民醫保待遇要升。”廣東省人民政府特聘參事鐘韶彬認為,在保障醫保資金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商業機構的參與同樣有益無害,“城與鄉要統籌,行政與市場也要統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