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回應轉基因安全性問題 網傳識別指南無科學依據

  • 發佈時間:2016-04-13 14: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4月13日電 國家農業部近日上午就農業轉基因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目前,我國批准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從生産和消費實踐看,經過科學家安全評價、政府嚴格審批的轉基因産品是安全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孔明在發佈會上表示,網上傳播的轉基因識別的指南裏面很多東西沒有科學依據,基本上都是隨意的編造。

  此外,本次發佈會提到了如下幾個要點:

  【經政府嚴格審批的轉基因産品是安全的】

  廖西元介紹,轉基因技術産生以來,為保障轉基因産品安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制定了一系列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標準,成為全球公認的評價準則。依照這些評價準則,各國制定了相應的評價規範和標準。從科學研究上講,眾多國際專業機構對轉基因産品的安全性已有權威結論,就是通過批准上市的轉基因産品都是安全的。從生産和消費實踐看,20年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累計種植近300億畝,至今未發現被證實的轉基因食品安全事件。因此,經過科學家安全評價、政府嚴格審批的轉基因産品是安全的。

  【經過審批上市的轉基因産品等同於傳統食品】

  吳孔明表示,只有經過安全性評價的轉基因産品才能上市,上市的轉基因産品它的安全性和傳統的食品是等同的,經過安全性評價以後審批上市的轉基因産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此外,吳孔明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認為“目前尚未顯示轉基因食品批准國家的廣大民眾使用轉基因食品後對人體健康産生了任何不良影響”,國際科學理事會也明確提出,“現有的轉基因食品是可以安全食用”。

  【中國去年進口大豆大部分為轉基因 近期發展非轉基因大豆】

  根據農業部的公開資訊,去年中國進口了8169萬噸大豆,大部分為轉基因。廖西元表示,目前我國進口大豆主要用於兩方面:一是飼料豆粕,二是食用豆油。以食用豆油為例,在十幾億人食用油大量增加的背景下,進口大豆是必須的、難免的。

  廖西元介紹,在轉基因方面,我們現在沒有成熟的品種,也只是審批了一些進口的安全證書,國內的生産應用安全證書還沒有批過,近期發展大豆肯定是發展非轉基因大豆。同時,也還需要進口來補充。

  【轉基因技術推廣首先發展非食用經濟作物】

  廖西元介紹,推進轉基因作物的産業化。一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開展安全評價和安全管理,獲得生産應用安全證書。二是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和食用的路線圖,首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後是口糧作物。三是充分考慮産業的需求,重點解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比如説抗病、抗蟲、節水抗旱、高産優質等瓶頸問題。

  此外,基於我國現有轉基因大豆、玉米、水稻研發狀況,以及産業需求,農業部目前還沒有批准商業化種植。私自種植的話,因為違反了《種子法》、《專利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將要嚴肅依法查處。

  【不存在轉基因濫種現象 總體可控】

  近日,有報道稱轉基因存在一些濫種問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回應稱不存在所謂的濫種現象,“農業部高度重視轉基因的監管工作,嚴格依法監管,嚴肅查處違法種植轉基因作物行為,不存在所謂的濫種現象,總體可控。但個別地區確實存在違法零星種植的情況,對此我們予以嚴厲打擊。”

  【網傳轉基因識別指南無科學依據 係隨意編造】

  吳孔明表示,任何一種農作物從它的自然分佈的遺傳多樣性而言,各種各樣的品種都有,但是它是自然存在的,不能因為我們過去沒有見過,就把它編成所謂的《轉基因的鑒別方法》,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吳孔明指出,從這個角度來看,網上傳播的轉基因識別的指南裏面很多東西沒有科學依據,基本上都是隨意的編造。這樣的東西在網上流傳其實是對公眾的不負責任,對於相關的廠家和産業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