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搶國債”背後是流動性難題

  • 發佈時間:2016-04-13 02:30:5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金融觀察

  在流動性趨於寬鬆、資産配置荒的投資理財環境下,國債收益率略高,又有國家信用背書,受到青睞應該是意料之中的。

  開售的前一天晚上就到網點徹夜排隊,網上發售前緊緊盯住……這不是搶火車票,而是前天國債發售的盛況。4月10日是今年首期電子式儲蓄國債銷售的第一天,由於網銀和櫃檯同時開售,部分銀行網點甚至來不及賣出一筆,就發現額度已被全部搶光。不少在電腦前盯著“秒殺”的人,以及一些連夜到銀行網點排隊等候的老年客戶只得失望而歸。

  為何國債銷售竟然出現堪比搶購火車票的緊缺盛況?先來看看今年首期發售的電子式儲蓄國債的具體內容。兩期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最大發行總額為400億元。第一期期限為3年,票面年利率為4%,最大發行額為200億元;第二期期限為5年,票面年利率為4.42%,最大發行額為200億元。兩期國債均于2016年4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4月10日支付利息。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別於2019年4月10日和2021年4月10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

  與存款利率比較,國債比同期儲蓄存款利率都要高。比如,購買三年期國債300萬元,每年4月10日將12萬利息劃入你的銀行賬戶,你可以再理財吃複利。而且,達到一定期限後,提前支取仍按照規定利率計息,僅是扣除一定天數的利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但是,一段時間來看,其實國債的利率並未産生較大的變化,為何此時如此受歡迎?資産配置荒應該説是首要因素。經歷上一輪股市動蕩,當下股市投資風險已經為大眾所週知。而民間高利貸、高息集資正在次第崩盤、P2P高息平臺老闆正在跑路,網際網路金融、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都在下滑。在這種投資理財環境下,國債收益率略高,又有國家信用背書,受到青睞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不只是個人理財,資本的避險情緒也在日趨濃重。這也使得收益有保障的國債格外誘人。

  資産荒的基本原因是企業效益下降,導致優質資産的供給減少;而為了經濟穩增長,擴大貨幣規模又勢在必行,這進一步加劇了可配置資産供不應求的局面。在社會徵信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銀行及非銀金融機構可配置資産的選擇餘地原本就不大,但對資産配置需求卻在不斷擴大。

  目前來看,無論是居民還是市場中,存量財富潛力是巨大的,理財訴求是強烈的,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市場各個層面都不缺流動性。然而,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卻在持續發酵。折射出流動性結構配置出了問題,而不是總量問題。

  因此,目前的當務之急依然是打通流動性的落地通道。貨幣政策對於經濟的促進作用有其邊界,僅僅能起到短期活躍市場的作用,對於喚醒企業投資、培育經濟增長點,仍是心有餘力不足。而這更多的是需要財政政策加以配合。

  對個人投資者來説,在目前的情況下,不少理財産品還是可以跑贏CPI的,投資者要做的就是穩定好心態,合理進行資産配置,保持好風險和收益的均衡,等待新一輪投資機會的到來。

  □余豐慧(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