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債券 > 債券資訊 > 正文

字號:  

國債成理財寵兒 400億元瞬間售罄

  • 發佈時間:2016-04-12 04:31:52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央行六次降息、股市動蕩不安,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逐步下滑的當下,國債再次成為市民理財的寵兒。4月10日是今年首期電子式儲蓄國債銷售的第一天,不少老年客戶不惜熬夜去銀行守候。到上午10點,全國範圍內400億元的額度已經全部售罄。由於網銀和櫃檯同時開售,部分銀行網點甚至來不及賣出一筆就發現額度全部被搶光。連銀行工作人員都感嘆:“買國債簡直跟搶春運火車票一樣火爆,完全靠人品。”

  但這次沒有搶到國債的市民也不用太灰心。根據財政部公佈的2016年國債發行計劃表,今年3月至11月的每月10日都會有儲蓄國債發行,其中4次為憑證式國債,5次為電子式儲蓄國債。今年還有7次機會購買國債。

  現象

  “開門半小時五年期國債沒了”

  本期發行的為電子式國債,市民除了可以在網點櫃檯進行購買外,也可通過指定銀行的網銀購買。據記者了解,這兩個渠道都是很快售罄,特別是網銀簡直稱得上秒殺。

  李小姐10日上午8點就守在網銀旁給自己的母親搶國債。時間一到,她迅速點擊滑鼠開始操作,結果系統還是顯示額度已經沒有,前後不超過兩分鐘,完全是秒殺的節奏。李小姐懊惱地説:“我媽就看好這次的五年期國債,前幾天每天都跟我強調這次一定要買上。今天沒幫她搶到,媽媽甚至説利息的損失要算進我的嫁粧裏,真無奈啊。”

  那些不會網銀的老年客戶如果不想麻煩子女,就會像往常一樣不辭勞苦地自己去網點排隊。為了確保自己能搶購成功,很多老人連夜帶著馬扎,甚至打著地鋪在銀行門口熬夜等候。有位年過七旬的老先生前天下午3點半來工行一家網點開通託管賬戶,把錢都轉到賬戶上,為買國債做好一切事前準備。晚上9點多,他就到網點大堂旁邊的24小時自助銀行小屋內,支起馬扎、鋪好報紙,開始通宵等待。

  老先生告訴記者,淩晨3點半以後來的人多起來,到5點已經來了十多個人了,都是至少五六十歲的老年人。然而,這家工行網點開門半小時後,工作人員就宣佈五年期的國債沒有了;十幾分鐘後三年期國債也宣告售罄。好在排在最前面的那幾位老人基本得償所願,連工作人員都為他們高興。不過排在後面的客戶即使已經等了三四個小時,也只能空手而歸。

  算賬

  國債利率遠超存款利率

  根據發行計劃,財政部于10日面向個人發行儲蓄國債(電子式),本次發行的國債分為三年期和五年期兩種,其中三年期票面年利率為4%,最大發行額200億元;五年期票面年利率為4.42%,最大發行額也是200億元。

  相較于3月10日發行的猴年首期憑證式國債,本期國債票面利率持平。但因本期發行的為電子式國債,所以購買渠道更為多樣化,市民除了可以在網點櫃檯進行購買外,也可通過指定銀行的網銀購買。

  按票面利率計算,購買10萬元國債,三年期到期利息為12000元;五年期到期利息為22100元。這樣的收益比銀行定存顯然合適。以三年期定存利率為例,央行基準利率為2.75%,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執行利率沒有上浮,和基準利率一樣為2.75%;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上浮至2.8%~3%;一些城商行上浮30%,達到3.575%;只有極少數小銀行能上浮近40%,執行利率為3.80%。但是,無論怎樣上浮,和本期三年期國債票面年利率相比,仍少了0.2%~1.25%。如果購買10萬元的三年期國債,到期利息將比銀行存款多出600~3750元。至於五年期國債,在利率上更顯優惠,不少銀行五年期定存利率跟三年期定存一樣,而本期五年期國債利率高達4.42%,比三年期國債都高出0.42%,如果買10萬元五年期國債,一年的利息收入就有4420元,比那些五年期定存利率只有3%的銀行要多出1420元,五年下來就超過7000元了。

  目前,大部分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至多也只在央行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40%,仍比不上本期國債的利率。而大額存單門檻為30萬元,國債100元就能買。兩相對比,國債比大額存單的優勢十分明顯。

  對比

  國債完勝銀行理財産品

  “現在銀行保本理財産品的年預期收益率才3%左右,還基本沒有一年期以上的産品,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國債怎麼看都比買理財産品好。”一直熱衷買銀行理財産品的張大媽如此評價本期國債。

  事實上,在六次降息之後,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的確節節降低。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2016年3月銀行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89%,較2月份下跌0.19個百分點。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從2014年初開啟下降模式,接連跌破5%、4%臨界點,3月份也是近年來銀行理財收益率首次“破4”。據記者調查,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4%的産品都要靠搶,收益率稍微高一些的産品都是秒殺的節奏。

  銀率網分析師閆自傑指出, 2015年的春季,銀行理財的平均收益率依然保持在5%以上,高收益的標準是6%起步,短短一年,銀行理財市場的變化已經是“物是人非”,平均收益率面臨破4,預期收益率超 5%的産品已屈指可數,低收益成了2016年春季的真實寫照。銀行理財産品雖然收益慘澹,但寶寶類産品收益更是慘跌至3%以下,而相對高收益的P2P産品風險加劇,所以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又開始回歸銀行理財。

  在降息通道下,選擇投資期限長的産品顯然能鎖定較高收益,但目前超過一年期的銀行理財産品實在太少。

  相比之下,無論是收益率還是投資期限,國債比銀行理財産品都更有優勢。

  提醒

  今年還有七次買國債機會

  這次沒有搶到國債的市民也不用太灰心。根據財政部公佈的2016年國債發行計劃表,今年3月至11月的每月10日都會有儲蓄國債發行,其中4次為憑證式國債,5次為電子式儲蓄國債。今年還有7次機會購買國債。

  不過,憑證式國債只能在銀行櫃檯購買,想買的投資者要儘早去銀行網點排隊,別忘了帶好身份證和銀行卡。而電子式儲蓄國債既可以去銀行櫃檯購買,也可在網上銀行買;由於不是所有銀行的網上銀行都可以買國債,建議投資者最好在購買前確認一下,而且如果是第一次購買電子式儲蓄國債,則需要在購買前“開通國債託管賬戶”。

  銀行工作人員提醒廣大中老年市民,電子式國債也通過網銀和手機銀行渠道銷售,中老年人不妨適當學習電子渠道的使用方法,在參與投資的同時也可減少身體上的辛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