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菜價“飛行” 已現回落跡象

  • 發佈時間:2016-04-13 02:30:4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繼“二師兄”豬肉價格開啟飛行模式後,全國菜價水準也開始不甘落後追趕飛漲。新京報記者昨日走訪發現,進入4月份以來北京地區部分蔬菜價格依然維持高位,不過隨著蔬菜主産區供應的恢復,大部分蔬菜價格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回落。

  “進貨晚了就搶光了”

  朝陽區朝陽北路一處便民菜場裏,攤販王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 “儘管目前大蔥、冬瓜、番茄等品類漲幅較快,持續在6~7元/斤左右的高位,但銷售量卻下降了一半不止。”目前只能少批發一點來賣,特別是現在批發市場蔬菜貨源也不多,還得儘早過去批發,去晚了就沒了。”

  4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3月份CPI指數,其中鮮菜價格上漲35.8%,影響CPI上漲約0.92個百分點。

  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室負責人劉通表示,從對北京市場90多個品類的蔬菜統計來看,今年3月加權平均價在3.68元/斤,去年同期維持在2.51元,上漲46%左右。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此次菜價集體上漲中,部分冬瓜、大蔥等品類也開啟“飛行模式”,零售價較去年同期上漲3-4倍。

  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網站公佈的交易數據,4月12日大蔥批發平均價在3.1元/斤。但去年同期大蔥平均價格為0.57元/斤,漲幅高達443%。同時,4月12日冬瓜平均價為4元/斤,去年同期平均價維持在0.9元/斤,漲幅達到344%。

  4月中旬價格開始回落

  “現在去上游是搶著收,到了市場上也是搶著要,來多少都能很快賣光。”新發地的蔬菜批發大戶、北京全聯勝商貿總經理周明哲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北方蔬菜産區受光照不足、病蟲害等影響,開春後産量普遍偏低,導致市場上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不過隨著天氣轉暖,供應量緊張開始緩解。劉通表示:“預計4月中旬後,隨著蔬菜主産區供應的恢復,大部分蔬菜價格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回落。冬瓜、新馬鈴薯、新洋蔥等部分生長週期較長的品類,要到5月下旬才能出現比較明顯的回落。

  一位蔬菜攤販則告訴新京報記者,在經歷3月份的暴漲之後,近幾日菜價已經普遍有所回落,“前段時間緊張的時候,大白菜都漲到了3元/斤,這在以前才賣9毛多一斤。不過現在價格都普遍下降,像白菜降到了2元/斤,黃瓜也從6元/斤降到了現在的3元/斤。”

  新發地統計數據顯示,從4月中旬開始,已經開始出現明顯回落,其中4月12日的加權平均價在3.36元/斤,較3月份下降7.47%。

  ■ 原因

  南菜短缺、北菜減産

  對於這波蔬菜集體上演“躥天猴”,山東壽光今明果蔬專業合作社總經理秦永軍認為,主要是在全國蔬菜由南方産區向北方産區轉換過程中,産區受極端天氣、病蟲害影響均出現産量下滑,導致供應量收緊引發。

  “歷年4月是蔬菜供應鏈轉換的節點。由節前的南菜北供,也就是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蔬菜主供北方市場,逐漸轉向山東、河南等産區供應。但春節前後南方産區遭遇寒流極端天氣減産嚴重,北方産區又受光照不足、霧霾等影響生産週期慢,中間這個産區更疊出現了缺口。”秦永軍表示。

  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室負責人劉通認為,除了北菜減産、南菜短缺外,節前南方客商回流北方搶購冬儲菜也與價格上漲有很大關係,“南方産區受天氣影響供應短缺時,客商北上幾乎將北方市場的大白菜、馬鈴薯、蘿蔔等冬儲菜收購一空,也使得本地出現一定缺口。”

  ■ 影響

  採購成本居高不下 餐飲企業不敢漲價

  肉菜價格的持續上漲,也讓許多餐飲企業開始頭疼採購成本增大帶來的利潤壓力。

  “餐飲採購成本從年初至今上浮5%-8%左右。”一家北京著名連鎖餐飲企業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菜價上漲對營業利潤産生了明顯的影響,但這部分成本只能由商家自己來承擔,“有些蔬菜價格比去年同期漲了好幾倍,餐廳功能表上還必須得按定價正常供應,像冬瓜這種火鍋必備菜品,即使漲到十幾塊一斤也得照常採購。”

  該人士舉例説,餐廳常用調味菜大蔥目前價格漲至5元/斤左右,而以往這個時候大蔥價格在2元左右,僅此一項每個餐廳要額外承擔150多元的成本。“這個節點也沒辦法上調成品菜價格,否則消費者更不買賬了。現在只能通過推一些新菜品來緩解壓力,撐到5月份供應恢復菜價回落後,應該能有所緩解。”

  浙江連鎖品牌綠茶餐廳董秘于麗影則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還在觀望菜價走勢,暫時沒有進一步調價措施。但從運營成本而言,食材採購佔據餐飲企業成本的大頭,這波異常上漲也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壓力。

  “歷年1-2月份是菜價高峰,到3月份會有所回落,但今年有些反常,上漲多持續一個多月,導致業內許多餐廳都是微利甚至無利潤的情況。”于麗影説。

  ■ 措施

  新發地:每天增供上百噸蔬菜

  針對北京市場的菜價上漲,新京報記者從被稱為首都“菜籃子”的新發地方面了解到,針對3月初以來菜價的持續走高局面,市場內採取了擴大産區貨源、調配庫存等多項措施來平穩菜價。

  北京新發地副董事長楊洪凱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投放了一支10輛車的車隊,每天從南方蔬菜主産區調撥上百噸菜品,平價投放市場。調撥的蔬菜主要為菜花、四季豆、圓椒等十多種常用品類。”

  同時,新發地還加強了在北京300多個小區中的菜籃子直通車的供應,對番茄、黃瓜、青菜等10個主要品類蔬菜進行限價,保證其最終零售價與批發價相差不超過20%。

  楊洪凱介紹説,從今年2月份起,新發地市場已經充分調配冬季儲存菜庫存,大量投放大白菜、洋蔥來平抑物價。

  本版采寫(除署名外)

  新京報記者 李棟

  熱點

  肉價上漲 概念股受益

  去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進入新一輪上漲通道,被稱為“最強豬週期”。3月份以來,各地豬價再次上漲,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28.4%。

  一個完整的“豬週期”一般為3年左右。近10年來,豬價經歷了2008年、2011年、2016年的價格高峰,同時也經歷了2010年、2012年、2014年的三個價格低谷。

  分析指出,由於前期豬肉價格長時間低迷,養豬場戶積極性受挫,導致生豬存欄下降,生豬産能處於近年低位,市場供應偏緊。

  豬肉價格的上漲使得豬肉概念也獲得市場資金的青睞。長江證券表示,生豬價格將保持長期景氣,看好生豬養殖和養殖後週期飼料及動保行業投資機會。

  2015年開始國內生豬價格快速上漲,使得國內屠宰加工行業受到負面影響。不過,分析指出,對於雙匯來説,其在成本控制方面很有優勢,因為可以發揮國際成本優勢,平滑國內豬價上漲對成本的不利影響。

  中泰證券在研究報告中稱,雙匯可以通過大量進口豬肉平滑掉甚至顯著降低肉製品的原料和成本。高豬價反而使得大量中小型屠宰企業虧損倒閉,所以此輪高豬價對雙匯的整體盈利沒有太大的損害,反而從競爭格局上可能是更為受益的。

  除了雙匯外,新希望的業務也與豬肉價格息息相關。中泰證券分析認為,豬價超預期上漲驅動公司養殖資産重估,有利於養殖業務、飼料業務在今年四季度迎來存欄同比提升帶來的量增,基於業績彈性的考量,中泰證券認為新希望很具有業績爆發力,是處於估值洼地的一個標的。(李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