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宇嘉:社會資金對一線城市樓市的追逐不會改變

  • 發佈時間:2016-04-12 07: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宇嘉

  滬深樓市新政“落地”後,市場調整明顯。中原地産的數據顯示,新政首周,上海新房成交面積比前一週下跌60.4%,成交均價環比下跌了3.4%;而深圳新房成交652套、7.05萬平方米,分別下滑16%和15.7%,這已經是深圳新房成交量連續5周下滑。二手住房市場調整幅度更大,新政首周,滬深兩地二手住房成交量分別下跌30%和50%,掛牌價下調幅度在5%~10%。

  從二手房到府量、盤客比(放盤量/看房量)、議價空間等前瞻性指標看,當前市場與新政前差別很大。

  綜合各機構判斷和筆者市場調研,未來滬深樓市成交量回調30%~50%是大概率事件,價格得不到量的支撐,也會明顯下調。成交量下滑較大不能完全認為是政策的原因。相比過去“10年9調”,此輪滬深樓市新政算是“溫柔的一刀”。新政最大的特徵就是收緊非戶籍人口購房,但滬深兩地非戶籍人口購房佔比分別僅為40%和35%。另外,並無政策限制的北京,4月以來二手房市場新增客源和房源分別下降12.4%和9.4%,新增客源已連續5周下滑。

  因此,滬深樓市回調的根本原因在於市場預期改變。每一次實施緊縮性的政策,預期都會被衝擊,這與我國樓市特徵有關。對房企、仲介、有産者等市場主體來説,樓市景氣上升的“正外部性”很強,所以往往樓市過度景氣、出現口口相傳的泡沫論調後,監管部門才會出面。此時,滯後的政策給敏感脆弱的市場傳達了一個不妙的信號,加上樓市資訊嚴重不對稱,草根需求端開始出現濃重的觀望氛圍,表現在成交量驟降以及價格回調。

  至於此次滬深樓市調整,市場預期改變可能更加明顯。滬深樓市新政出爐前,有關樓市泡沫傳言甚囂塵上。首先,目前一線城市房價已經堪比倫敦等國際大城市,但居民收入僅為這些城市的1/5~1/4;其次,按常住人口計算,京滬深房價收入比在20~30倍,意味著絕大多數“剛需”已經不具備房價支付能力了;再次,一年時間內,滬深房價出現了40%左右的大漲,這是史無前例的,投機炒作需求氾濫、場外加杠桿嚴重。據悉,在2015年四季度,深圳投資性購房佔比在40%左右。因此,樓市泡沫化是市場主流論調。

  因此,新政給市場傳達了“擠泡沫”的信號,這不僅加劇需求端“等等看”的氛圍,也促使一部分人增加掛牌、降低掛牌價。2015年,深圳房貸平均成數為6.3成,很多人通過場外配資獲得首套房資格,變相加杠桿。近期,深圳嚴格控制首付加杠桿,樓市明顯回調在情理之中。

  但筆者認為,此次新政依然重在抑制需求端,沒有觸及一線城市樓市這盤大棋的“急所”,如政策導向、貨幣環境、資産配置等,不會對一線城市樓市中長期趨勢産生影響。

  “十三五”及未來,供給側做減法與需求側做加法是經濟主基調,樓市去庫存要承接去産能騰出來的杠桿,以熨平去産能、去杠桿的陣痛。在需求側做加法就需要偏寬鬆的貨幣環境。

  在貨幣寬鬆週期疊加鼓勵老百姓加杠桿,樓市景氣是必然的,這與人口紅利是否結束、基本住房需求有沒有解決等沒有關係。只要貨幣不收緊,資金易於獲得、利率很低,樓市景氣回升就不會結束。在去産能、去杠桿完成之前,樓市托底功能不變,貨幣政策收緊概率不大,樓市景氣週期也就不會結束。

  但是,儘管貨幣寬鬆,有效資産供給仍嚴重不足。2015年,全國新增社會融資15.4萬億元,國企新增負債超過12萬億元,2/3的信貸流向國企及地方平臺。但是,國有控股企業2015年實現利潤1.09萬億元,信貸投放對於有效資産形成的作用不大,這是全社會普遍面臨“信貸寬、資産配置荒”的根源,也是資金變著法子回流銀行、銀行理財和同業資産居高不下、資金金融體系內“空轉”的原因。因此,社會資金急需要尋找避難所。

  當安全資産極度匱乏時,體制優勢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資金最安全的地方。一線城市集中了全國20%的公共資源、就業機會、現代化成果,房子則毫無疑問是這種優勢的最佳載體。因此,全社會資金對一線城市樓市的追逐不會改變,特別是在貨幣寬鬆大週期不結束的情況下。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研究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