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勿忘保險的本質

  • 發佈時間:2016-04-11 06:29:49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夏東升

  近期,幾大保險公司的年報已悉數披露完畢。值得注意的是,在幾家公司的熱銷産品中,投資理財型産品佔據主流。各家未上市保險公司的情況也差不多。

  保險公司理財産品熱銷説明瞭什麼?首先,這説明在當前利率走低的情況下,老百姓對財産保值增值有著強烈需求,而市場上優質安全的理財産品仍然偏少;其次,表明在網際網路和大資管的時代,保險公司也正在發揮優勢,迎合消費者需求努力創新壽險産品。

  不過,在這一熱點的背後,消費者和保險從業者也要保持冷靜,勿忘保險作為保障的本質功能。

  從基本金融屬性發展歷史來看,保險特別是壽險,屬於典型的中長期財務規劃,它具有風險低、長期穩定的特點。人們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購買一些保險産品等於是一項強制儲蓄,每年花為數不多的錢,為以後儲蓄一筆教育金、婚嫁金或醫療保險金。投保人投保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為了尋求風險轉移的保障。就保險而言,消費者的風險集中在“生、老、病、疾、殘”,若發生風險對家庭就會産生財務和心理方面的影響。而壽險最應該做的就是去降低風險發生時對被保險人及其家庭的負面影響。這就是保險的本質。

  就保險投資活動而言,保險資金的運用是保險承保業務活動的延續,其根本目的是實現保險之於保障的價值,而不只是為了獲利。保險投資活動的收益必然歸到保險資金中去,增強保險償付能力和保障功能。金融風險跟收益總是相匹配的。由於保險資金更注重規避風險,對資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所以收益不會太高。對這一點消費者應有充分的認識。消費者應該走出把保險等同於投資的誤區,按照“先保障,後投資”的原則,根據自己和家庭的經濟情況來選擇保險産品。

  同時,保險從業人員要主動提醒消費者,回歸保障才是保險真正的目的和意義所在,而不宜推波助瀾,在從事産品銷售時片面強調收益而忽視保險的保障功能。前幾年,也正是因為部分保險從業人員在向消費者推薦産品時,沒有把保險産品的保障功能講透講清楚,讓消費者誤以為所購産品是普通的理財産品,後來發現收益不及預期,導致産生消費糾紛。

  當前,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們對健康保障的需求越來越多,寧波也不例外。我們應當借力寧波保險創新示範區的優勢,堅持創新,同時加強對保險消費者的教育,勿忘保險的本質,使保險回歸保障這一理念深入人心,從而推動保險業的良性發展。

  (作者為富德生命人壽寧波分公司負責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