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變幻的路徑 不變的商機

  • 發佈時間:2016-04-11 05:38:2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10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中國企業家木蘭匯聯合主辦的2016年(第八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商界木蘭年會首創于2009年,是目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年度盛會,當女性力量走進經濟核心圈,她們將以何種姿態擁抱變化,已是判斷商業走勢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們的時代”是今年木蘭年會的主題,它究竟有何不同?從現場嘉賓的討論來看,“網際網路+”已成為新時代最醒目的色彩,數字行銷、分享經濟、網際網路時代的企業管理……從這些議題中反映出的商業模式和經營方式的變革,正在為傳統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創造出新的核心競爭力。

  “粉絲+口碑”

  數字行銷的“撒手锏”

  “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市場研究機構埃森哲戰略諮詢大中華區戰略總裁余進表示:“中國移動消費的滲透率遠超其他國家,60%到70%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使用智慧終端幫助消費決策,90%的消費者會在朋友圈裏分享自己不良的購物經驗,這就讓口碑和社交在數字行銷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70%的消費者願意嘗試新的品牌和産品,因此,要維持客戶的黏性也會比以往更加困難。”

  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化?在與會嘉賓看來,“粉絲+口碑”是數字行銷目前的“撒手锏”,而要找到自己的“粉絲”需要精準的數據分析。美力三生創始人陳力表示,作為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最主要的是掌握精準數據。“哪怕只有1萬人,如果能夠精準掌握客戶群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就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得到非常多的應用”。

  尋找到“粉絲”群體後,還需要選擇適合的方式與他們互動。投資機構和米資本合夥人谷懿表示,持續發聲是維繫粉絲關係的重要準則。“不管聲音是小是大,企業都要長期保持和粉絲的聯繫,讓他們知道你在做些什麼”。在前青島啤酒全球行銷總裁、投資人嚴旭看來,企業家們還要學會分享:“利用個人品牌不斷發聲,要在維繫老客戶的同時挖掘潛在客戶。比如,雷軍馬雲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消費者對他們的持續關注,幫助其産品與市場形成了牢固的連結。”

  在口碑方面,與會嘉賓們則認為,除了口口相傳的方式,網際網路平臺渠道也正在成為消費者獲取口碑評價的渠道。鑽石小鳥創始人徐瀟表示:“‘網際網路+’時代,口碑是可感知的。過去口碑是身邊朋友口口相傳,現在口碑可以通過大眾點評這樣的渠道呈現。所以,對於企業來説,一方面要重視社交網路,一方面也要看重平臺渠道。”北京銀泰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尹筱周同樣認為,過去,大家不太重視公共平臺,比如各種點評類網站的評價,“但現在我們發現,消費者對點評更加重視,也會主動通過搜索來尋找對新産品、新服務的評價,企業要重視點評類平臺,要在這些平臺上更用心地塑造自己的公信力”。

  “效率和個性”

  共用經濟的“路線圖”

  “共用經濟”是時下經濟領域裏的“時髦詞”。有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共用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3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在本屆木蘭年會上,也特意設置了“共用經濟:要個性化還是要效率”這樣一個“她他辯論”的環節。該環節主持人、投資機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浦曉燕坦言:“在共用經濟中,一方面,越來越多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資源使用效率大大提升”。個性和效率,哪個才是當下共用經濟的驅動力?

  從與會嘉賓的討論來看,目前,我國共用經濟主要的商業模式依然集中在效率提升上。魔方公寓CEO柳佳表示,Airbnb提高交易量的關鍵舉措就是請專業攝影師為全球各處的房産拍照,“實際上,這就是用標準化的流程來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我們也會對民居進行標準化改造,提供安全電子密碼鎖,對房間進行安全設施匹配等。從中國目前共用經濟的發展階段來看,共用經濟更多地服務於大眾市場,還是需要先以標準化、高效率的供給來建立消費者嘗試共用經濟的信心”。易到用車網創始人周航表示,對於共用經濟的運營平臺來説,選擇標準化的高效服務,也來自於快速成長的壓力。“在現階段要想快速達到一定規模,肯定是提供有效率的服務比較好,有規模效應才談得上未來”。

  不過,共用經濟不應僅僅停留在提供標準化産品和服務上。住百家創始人張亨德表示,盤活閒散資源,提高使用效率只是共用經濟最基本的“及格線”,“要進一步做到80分,就必須要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和用戶體驗”。周航則認為,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網際網路大量的技術手段就可以支撐用戶的個性化選擇。“比如,對於用戶的用車需求,可以通過用戶畫像、地理位置等數據推薦給他最適合的車型,我們也鼓勵司機用個性化標簽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個性化服務”。

  在投資機構看來,個性化也是未來共用經濟應該發力的方向。投資機構君紫資本董事長泰君表示,她更看好能夠實現消費者個性化、碎片化需求的共用經濟平臺。“畢竟從未來趨勢來看,消費者對個性化産品的追求已經是大勢所趨,在建立消費習慣,滿足初步需求後,共用經濟的産品設計必將進入細分市場,適應不同的消費需求”。

  “個人與平臺”

  網際網路+管理的“平衡點”

  “網際網路+”不但改變著生産流程和消費者,也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陳春花是業內有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她表示:“20年前,人力資源主要講忠誠度;10年前,大家開始關心員工的滿意度;從5年前開始,我們開始研究幸福感。網際網路帶來了無窮的創業機會和全新的商業模式,也讓個人與組織之間的關係開始發生重要變化,企業管理者必須接受這種從‘忠誠度’到‘幸福感’的變化。”

  在新東方線上CEO孫暢看來,“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管理方式的一大變化就是“小組織”的出現,也即打破原有的組織結構,利用小團隊來解決問題。“有人説,每個小組織必須能用兩張比薩‘喂飽’,不然就證明還不夠小,需要再拆分。我們同樣認為,創新業務應該離開現有的組織框架,發揮靈活的小團隊機動性。比如這兩年,我們做針對低齡嬰幼童的教育類産品,我們的‘小組織’只有20多個小同學,就把這個APP做到了三四千萬的用戶量”。

  如何激發“小組織”的活力?在與會嘉賓看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機制。豬八戒網創始人朱明躍表示,必須明確團隊成員的利益所有權,“讓個體真正得到事權和財權,建立一整套包括工資、獎金、期權和股權在內的激勵機制”。陳春花同樣認為:“當下的企業要學會提供好的分配機制,同時真正配合‘小組織’提供資源。當然,對於能力強的團隊來説,利益的保證,也意味著決策與信任的建立。”

  不過,儘管“激活個體”是網際網路時代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武器,但這也意味著,個體與組織之間的關係被弱化,優秀人才和團隊的流動也變得更輕易。如何在用好人才的同時留住人才?朱明躍表示,網際網路是沒有圍墻的世界,因此需要平臺本身不斷進化,“讓我們的‘頭牌’對平臺産生進一步的依賴。作為服務眾包平臺,豬八戒平臺上匯集著大量設計師、工程師。我計算過,如果他們30%的生意能夠來自我的平臺,他們就不會離開。因為平臺對他來説,意味著一個重要的生存環境”。孫暢則表示,平臺對人才的吸引力還來自基於資源優勢提供的獨特服務。“比如線上教育,我們發現,老師們非常重視學生的反饋,我們就要利用手中的大數據,記錄學生的學習規律,總結他們的瓶頸問題,將這些提供給老師。這些服務能夠幫助平臺與老師形成良性的互動,這是憑藉個人的力量難以實現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