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鎮平精準扶貧加快“玉鄉”經濟騰躍

  • 發佈時間:2016-04-11 04:30:5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曉申

  位於豫西南的河南省鎮平縣是有名的“中國玉雕之鄉”。由於其貧富差異大,既有從事玉雕、苗木花卉産業率先富裕的群眾,同時也有12萬左右的貧困群眾,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區,2011年鎮平被納入秦巴片區特困縣。目前該縣有7個一類貧困鄉鎮,佔全縣22個鄉鎮辦的31.8%;有83個貧困村,佔全縣410個村的20.2%。“十二五”期間該縣通過搬遷、技術支援、資金扶持、人才回創等方式累計脫貧54759人,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12%下降到2015年的6.4%,但仍有65641人處於貧困線以下。由於北部山區經濟發展緩慢,居住分散,全縣每人平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貧困戶有18193戶,有6000余戶居住在土坯房,有3000余戶沒有通自來水。如何使這部分貧困人口快速脫貧,徹底脫貧,是擺在鎮平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件頭等大事。

  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鎮平縣提出到2018年貧困縣按時摘帽的扶貧攻堅計劃。該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找準了脫貧路子,找對了扶貧辦法。突出産業扶貧、科技扶貧、搬遷扶貧、項目扶貧四項重點,創新思路,務實推進,探索走好精準扶貧、綠色脫貧之路。

  “脫貧業”,該縣突出在産業發展上精準發力。按照“鎮有主導産業、村有骨幹企業、戶有增收項目”的要求,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的原則,抓住旅遊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等精準扶貧工程帶來的機遇,科學制定産業發展規劃,著力幫助貧困村、貧困戶找準致富門路,實現就地脫貧的目標。同時依託美麗鄉村建設這一重要載體,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集中精力發展縣域特色“産業品牌”,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老莊鎮李家莊村是一個交通不便、資源匱乏、荒山面積大,地處風景區太公湖上游的貧困村,縣鄉有關部門經過走訪了解,確立了培育發展林果業和生態旅遊業的扶貧思路,科學制定2016-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方案,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村情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挪窮窩”,該縣對因災致貧的貧困戶和特困戶優先搬遷,集中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遷建工作,精心編制“十三五”易地搬遷實施方案,把易地搬遷與鄉鎮集鎮區、新型農村社區、精品旅遊景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高丘鎮、老莊鎮、二龍鄉對居住在深山區的獨居戶、散居戶實施了集中扶貧搬遷小區建設,並配套文化廣場、休閒綠地等設施,給搬遷戶提供解決種地、就業等便利條件,確保其搬得出、有事做、能致富。

  “換窮貌”,該縣結合實施農村公路3年行動計劃“鄉村通暢”工程,構建貧困地區“外通內聯”的交通運輸通道。實施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升級,全面提升農網供電能力和供電品質。用好國家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電信普及服務補償機制的政策,加快推進寬頻網路向貧困村覆蓋。全力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積極促進遠端醫療診治和保健諮詢服務向貧困地區延伸,繼續實施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看病難”問題。

  “扶窮志”,該縣突出在教育脫貧上精準發力。對貧困家庭在校大學生,在“雨露計劃”、“陽光工程”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項目上重點傾斜;對扶貧易地搬遷勞動力和貧困大學生實施“雨露計劃”工程,每年有計劃地安排創業就業培訓,提高貧困家庭“造血”能力;對有勞動能力且有轉移就業意願的貧困戶,免費提供參加扶貧部門舉辦的技能培訓、創業培訓、企業崗前培訓等機會,拓寬農民的就業渠道,縣産業集聚區企業定向招收貧困群眾進企業務工,努力實現“教育一人、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兜窮底”,該縣突出在社會保障上精準發力。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運用社會保障來兜底。全面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引導貧困戶積極參加續保,對貧困老人發放基本養老金和高齡生活補貼,並按月發放殘疾人專項補貼。同步推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養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全面落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推進扶貧開發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確保扶貧攻堅“最後一公里”問題得到全部解決。

  如今,扶貧攻堅行動正在玉鄉大地熱火朝天地進行著,一個個扶貧計劃逐步出爐,一條條通往致富的渠道正在打通,我們相信通過精準扶貧,鎮平3年摘掉貧困縣帽子的目標一定會實現,“玉鄉”的經濟也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