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現代人 中國風 國際范

  • 發佈時間:2016-04-10 05:51: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今年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獻禮的原創舞劇《絲綢之路》,最近就要在京閃亮登場了。作為創作者,我們如同初為人母的女子,既心存激動又胸懷忐忑。亦如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先生談及觀後感時所形容的:“第一感覺很驚訝、很驚艷,比想像好很多很多。就絲綢之路的大文化主題而言,這個劇最大的亮點是具有一種精神與靈魂的引領作用,從創作角度而言,也是一個非常巧妙和智慧的設計。”

  中國人對絲綢之路的情結,是對傳統文化理解和接受程度的一種折射。提到絲綢之路,每一個中國人幾乎都耳熟能詳,那是因為絲綢之路的文化情結縈繞于中國人心頭已有千年之久;但是,細説絲綢之路,似乎又沒幾個人可以真正説得清道得明,因為它的傳説早已被演繹的玄之又玄且神乎其神了。儘管如此,中國人探尋絲綢之路的興趣依然樂此不疲。其實,不僅中國人如此,外國人更是津津有味且孜孜不倦。

  筆者曾在絲綢之路的起點古都西安街頭進行隨機採訪,問起人們對絲綢之路的印象和感覺,一百個人裏幾乎有九十九個都能對答如流,有人還能列舉出一系列風流人物。但當筆者提及對絲綢之路的前世與今生的認知,被詢訪的一百個人裏幾乎有九十九位又面露難色、緘默不語。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浮想聯翩,似乎絲綢之路這個由德國人命名的地理文化詞彙始終也沒有真正進入中國人的史書和典籍,難道中國人對絲綢之路只是一知半解?難道中國人對絲綢之路僅僅似曾相識?

  非也,其實中國人對絲綢之路的認知和理解,已不僅僅是停留在知否概念上的淺顯認知,而是沁入骨髓的深奧理解。因為,路就在那裏,儘管她蜿蜒曲折了幾乎兩千多年,但活生生的過往生靈從未消失過,當然也已深深銘刻在歷史塵封的記憶中。正可謂:古往今來人無數,未艾方興不復還。因此,今天再以舞劇的藝術呈現方式詮釋這條世界上最富中國文化知名度和最具國際傳播美譽度的路,就要以當代中國藝術家“講好中國故事、提振中國精神”的文化擔當,舞出堂堂正正的中國風和瀟瀟灑灑的國際范兒。

  由此,在創作中我們更關注對人的塑造,並將這條路上N種角色的類型概括為行者、使者、護者、市者、和者、遊者,還有一個內心信念的外化形象“引者”。

  舞臺上是黃沙瀰漫的寂寥空間,我們將其隱喻為一種人生境遇的場所。在其間不停行走的不同類型的角色,因各自生命衝動的不同而遭遇到的大漠上的不同人生境遇,演出了一齣絲路上大開大闔的精神戲劇。

  行者,踽踽而行。獨與天地同在,是大孤獨,更是大圓融。只有心永遠與他為伴,砥礪前行,去經歷每一粒流沙的敲打,去感悟每一塊礫石的世界。他們最經典的名字叫玄奘、叫鳩摩羅什。

  都説商人貪婪,可他吞咽黃沙,卻吐出綠洲;他聞著駱駝的糞便,卻一路鋪開絲綢。他搬運財富,往西,華麗了羅馬貴婦和波斯女子的妖嬈;往東,安頓了江南織女日復一日流水不絕的操勞。他的名字無人關注,人們只是籠統地稱之為賈胡、胡客。

  大雁南飛時,她北行。有時候,柔弱才是堅不可摧的巨大力量。愛的方式、孕育生命的方式,也許比恨的方式、戰爭的方式,帶來更多我們想要的。她們讓人斷腸的名字,叫解憂公主,叫王昭君。

  ……

  整個舞劇就是形形色色的修行式的精神行走。

  這就是我們對絲綢之路的眺望:行走,在沒路的地方走出路來。走出絲綢之路,走出生命之路,走出覺悟之路。行走,在沒路的地方走出路來。走向商貿的繁榮,走成文化的紐帶,走上精神的高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