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講得通俗農民聽得過癮

  • 發佈時間:2016-04-09 03:31:0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春光本報記者于洪光

  人勤春來早。眼下,在山東省諸城市春季農業生産一線,活躍著一支農業專家與農民技術員相結合的農技隊伍,他們積極推介農業新技術、新機具、新成果,指導農民科技春耕春管,構成了一幅“科技鬧春”的圖畫。

  農民樂享“科技小灶”

  “春天到了,氣溫上升快,要注意控制棚內溫度和濕度。春天風大,要拴牢苫子、壓牢棚膜,避免灌風。”日前,諸城市農技站站長王德高來到枳溝鎮泰田農業示範園,對農民進行現場技術培訓。面對“到府”的專家,菜農們聽得很認真,不時詢問一些大棚蔬菜管理上遇到的疑問。

  新春伊始,諸城市在繼續開展課堂“大鍋飯式”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同時,積極探索農業科技培訓新方式,針對不同的産業、種類、模式及時節,組織科技人員進村入戶,讓農民吃完科技“大鍋飯”再享用“小灶”,為不同的農民在生産現場開展“小灶培訓”,向農民傳授適用的春季實用技術,指導農民進行科技春管。

  目前,諸城已組織小麥、蔬菜、果樹、肉雞等20多個産業的市鎮兩級50多名專家,擔任“科技小灶”的“烹飪師”。同時,把農業專家與“田秀才”“土專家”等1000多名農民農藝師、農民技術員整合起來,實行“農民點菜、專家辦灶”,將課堂靈活地設到農村社區、農業示範園區、種養大棚,甚至農戶家裏,方便集中授課、實訓實習、小組學習和個別輔導,幫農民解決眼前生産中遇到的難題,這種科技“小灶”深受農民的歡迎。

  雲平臺上的“科技套餐”

  “講得內行,説得在理,聽著過癮!就像專家在跟前講課一樣。”桃林鎮石屋子溝社區農民劉兆利説。近日,石屋子溝社區的茶農們通過諸城市農業資訊化服務雲平臺聽了一場遠端科技講座。

  時下,在諸城市農村,農民動動手指點點滑鼠,就可以在農業資訊化服務雲平臺上享受全方位的實用“科技套餐”。

  石橋子鎮王家河灣農民王清富種的大棚番茄,不知道什麼原因,植株有點乾枯。有些犯愁的王清富打開了諸城市農業局的雲平臺,正在“坐診”的農技專家王德高通過遠端視頻的線上互動平臺,為王清富找到了“病根、病灶”,開出了“處方”:“你看,這些像瘤子樣的根裏有乳白線蟲,並向上面的莖部蔓延,阻礙了養分的輸送,導致了乾枯死株,這是明顯的線蟲病,臨時可施用阿維菌素,能減輕病害。下次在種植前,可用溴甲烷熏棚,或施用植物疫苗。”網路另一端,王清富的眉頭有點舒展了:這麼一講,該怎樣管,心裏就有數了。這個雲平臺方便及時,挺管用。

  如今,諸城市農業資訊化雲平臺已收錄上傳資訊3萬多條,年總瀏覽超過了100萬人次,成了許多農民了解農村政策、學習農業科技、掌握市場動態的新渠道。

  菜農喜結“科技親家”

  “自從攀上了市裏的農機專家,用上了種植蔬菜的田園管理機、煙霧機和微滴灌,就能擴大蔬菜種植規模了。”近日,當兩位農機專家來到舜王街道柳家莊村蔬菜基地,菜農老柳笑容滿面。

  近年來,諸城市緊緊圍繞經濟作物生産,推廣了設施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機械化設施栽培水準有了大幅度提高。很多農戶在生産中遇到機具維修使用問題就到農機部門找技術人員討教,由於知識限制,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常常貽誤生産時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然而,很多農機在使用中需要與農藝結合,才能發揮效率與作用。鋻於這種情況,諸城農機部門從技術優勢出發,與農機戶、種植戶結成“科技親家”,農閒時幫農民“充電”,農忙時進駐一線,幫助農戶致富。目前,諸城已有1000多戶菜農與農機專家結了“科技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