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臺:“美麗蝶變”的百姓共用

  • 發佈時間:2016-04-09 03:31:0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毅孟曉明本報記者沈建華

  江蘇省東臺市從跨入全國百強縣50強以來,連續三屆從第48位、第45位,再到2015年的42位,實現了精彩的“三連跳”。

  如果到東臺市城鄉走一走,你看到的,就不僅僅是抽象的數據了。你會從那些巨變的鄉村面貌、生動的發展典型,看到協調發展、開放發展的同時,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和共用發展給百姓們帶來了什麼。

  綠色發展:生態經濟做強農業産業

  近日,國家海洋局公示了第二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12個市、縣(區)名單,東臺市名列其中,是江蘇省首批獲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縣(區)級單位。

  “人民群眾要的不僅是經濟指標和收入數字,更要一個綠色生態的生産生活環境,發展經濟必須把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放在首位,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發展的全過程。”東臺市委領導這樣説。

  東臺市為此堅持“環保第一審批權”,先後有400多個總投資近300億元的鋼鐵、化工及高能耗、高污染項目被拒之門外,主要工業污染源的達標排放率100%。

  “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環保建設資金40多億元,其中用於生活污水處理、垃圾集中處置、節能減排等方面的資金達30億元。一方面要減污,一方面更要添“綠”。

  近年來,東臺市建成22個省級園林式單位和11個省級園林式居住小區,每個鎮建設1個省級綠化示範村,建成華東地區最大的人工林園,新街鎮方東村“一戶一品”庭院綠化建設,獲“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為推進生態迴圈農業建設,東臺市創造性地總結推廣了農工複合、農牧複合、大田迴圈利用等七大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生産主體廣泛參與的農業資源迴圈利用的運作機制,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農工複合型生態模式,引導農民栽桑養蠶,做成全球繭絲綢産業最強鎮;農牧複合型生態模式,讓奶牛和水産品獲得遠遠高出平均水準的經濟效益;生態休閒農業新模式,實現農業産業功能拓展價值鏈延伸新模式;大田種植迴圈利用模式,將3萬畝沿海墾區打造成有機農業示範基地……

  新興産業“增綠”,傳統産業“變綠”,生態經濟“添綠”,“十二五”期間,全市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綠色GDP比重逐年提高,GDP增速始終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堅持走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模式,著力構建以綠色增長模式、綠色産業結構和綠色建設形態為標誌的發展新格局:以新能源及裝備、高端裝備、生命科技、綠色食品和生態旅遊為特色的主導産業已初步形成。

  農業,在綠色發展中做得更強。全市糧食生産實現“十二連增”,連續突破百萬噸大關;高效、設施農業面積全省領先;畜牧業總産值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繭絲綢産業連續多年保持四大主項全省第一;2015年預計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8388元,同比增長11%。

  創新發展:“網際網路+”新型産業融合發展

  在東臺市農産品遠端視頻監控中心大螢幕前,你可以看到45公里外的三倉現代農業示範園蔬菜生産現場技術諮詢和指導互動;自動喂料、自動集蛋、智慧化光照及環境控制系統,讓人們驚嘆于蛋禽合作社的健康養殖新技術;新街鎮一個創業農民的電子商務平臺,帶動身邊500多苗木收購戶分享“財富蛋糕”……

  近年來,東臺市通過轉型升級加快實現農業“三大轉變”:由重抓生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由分散的農業生産向規模化種養轉變,由粗放式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

  “田田圈”是東臺市農業技術服務公司與深圳一家公司聯合建立的網上農業服務平臺。張小星是田田圈唐洋鎮中心店店長。她告訴記者,田田圈的線上“問專家”功能得到周邊百姓的熱烈歡迎。“去年7月份開張沒多久就吸引了很多人加入,線上問答的模式非常高效,解決了大家不少種植難題。比如作物因連續多年重復種植所造成的土壤酸化問題,還有作物全生育期成長過程所需要的培育和治理方案等等。”

  張小星認為,除了答疑解惑外,平臺的線上代購也同樣吸引眼球。“線上上買的農機産品要比外面便宜得多,品質也有保證。”平臺不僅為張小星的創業帶來了可觀的盈利,更為農戶們送去了貼心服務。

  “我們採用全新的O2O模式,並力求將農業服務O2O化,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作物生態圈。”田田圈總部總經理黃厚青介紹,東臺田田圈農業服務平臺主要由線上的田田圈手機APP與線下的田田圈農業服務中心共同構成,除了為農戶提供以上服務外,還會定期舉辦一些農業技術現場培訓,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水準。

  該市大力培育農村電子商務,拓寬了農産品銷售渠道,建成新街苗木網、東臺鮮菜網、東臺新合作電商、東臺農一網、百米商城、地道農産品電商、奔跑到家等規模較大的電商平臺10個,“網際網路+農村”阿里巴巴村級服務站97家,全市銷售100萬元以上的農産品網店發展到143家。

  不僅如此,全市還建成智慧化農業示範點36個,覆蓋糧食、蔬菜、畜牧、繭絲綢、水産等主導特色産業。該市被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市),全市農業智慧化示範點數量、規模和水準居鹽城縣市前列,為江蘇省智慧農業示範縣。

  近年來,東臺市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現代農業“接二連三”,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業基地、高效設施農業基地的觀光、教育、休閒、娛樂功能,得到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大海之濱,東臺沿海灘塗綜合開發先導區正加快建設,現代産業帶來的新景觀令人目不暇接:在“風光漁”互補基地,遊客們就近觀賞林立的大風車、壯觀的光伏矩陣,在“追風捕光”中體驗著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

  在綠色食品産業園,生豬養殖加工“全産業鏈”模式,涵蓋了生豬飼養、屠宰深加工、豬糞沼氣發電、沼液還田改良土壤、沼渣有機肥料種植大米的整個迴圈經濟産業鏈條;高效漁業養殖示範區的國家級種苗培育中心和全國最大的溫室沙蠶養殖基地、佔地1000畝的鰻魚養殖示範基地,一處處新修整的魚塘波光粼粼。

  共用發展:百姓最憂心的成了最歡心的

  東部沿海灘塗看鷗鳥盤旋,西部西溪景區感悟歷史根脈;梁垛鎮臨塔村內,曲徑通幽、古樹蒼勁、竹林婆娑;五烈鎮甘港村,農家別墅錯落有致,花圃遊園相映生輝,漫步村中,移步換景,如在畫裏……

  “以前連想也不敢想自己的家鄉會變得這麼美,走在馬路上放眼望去,仿佛置身公園,現在的東臺真是綠起來、美起來、靚起來了,空氣裏都能聞出‘小時候的味道’。”老東臺人説。

  “如今早上鍛鍊身體的人越來越多了,主要還是環境變好了,人們願意出門了。自從實施‘四城同創’以來,城市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環境安全得到保障,‘點讚’的群眾多了!”年輕的東臺人這樣説。

  立足共用發展理念,東臺市不斷完善城鄉基礎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從2014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完善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建成通車里程690公里,極大滿足了農業生産和農民出行的需要,推動農村經濟加快發展。

  “以前道路坑坑洼洼都不敢開快,生怕顛壞了産品,現在610省道通了,路好走了,公司發展的信心也更足了。”時堰鎮康隆車業負責人李康樂説,公司投資近1000萬元,建設新廠房、購進新設備、開發新産品,規範生産管理流程。

  “淘米、燒水、煮飯……以前,這些簡單的事會因為毫無預兆的斷水而中斷。”家住許河鎮衛生院的崔小瑟一邊洗菜,一邊告訴記者城鄉一體化供水的好處,實現聯網供水後,自來水基本上是24小時持續供應,而且水量大、水壓穩定。

  而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她對城鄉一體化供水的益處有更多了解。她説,過去用的深井水沒有經過深度處理,苦鹹味重,礦物質含量高,加上管道陳舊和消毒不到位,容易引起疾病。現在的水與城裏同質同價,用起來放心、舒心。

  富安鎮小東村有646戶居民,人口不算多,但由於村組合併,近五六年時間裏沒有設置衛生室,村民們有點兒感冒頭疼只能到鎮上的衛生院或者到鄰近村的衛生室就醫。

  全市村級衛生室建設完善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小東村新改造的村衛生室,設置診查室、治療室,配置健康檢查床、出診包等設備,並有兩名醫生坐診。村民崔世財稱讚道:“衛生室建在了家門口,環境又好,真是太方便了。”

  該市衛生局負責同志介紹,全市探索試點市、鎮、村醫療衛生聯動服務機制,先期實現“遠端監控、遠端會診、預約診療、遠端會議及培訓”四個功能。紅安村衛生室首家試點,贏得了群眾普遍好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