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旅遊扶貧在精準掛鉤上聚焦發力

  • 發佈時間:2016-04-09 03:31:0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肖克劉久鋒

  貴州省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全省各地依託當地的紅色資源、生態資源、農業資源和民風民俗資源,大力促進旅遊業發展,並以此作為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帶動貧困地區群眾的增收致富。近日,記者走進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探析當地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探索推動貧困戶與特色路子、産業鏈條、政策投入三個方面精準掛鉤的旅遊扶貧方法。

  依託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實現貧困戶與特色路子掛鉤

  ——要精準推動旅遊扶貧,就要在精準分析資源稟賦基礎上,充分結合市場需求,選擇差異競爭、錯位式特色旅遊發展路子,把貧困戶掛鉤在特色旅遊發展路徑上,拓展和穩定貧困戶收益渠道,達到脫貧目的

  田疇平坦,水波微瀾,美麗的邢江河繞

  村流過,一幅水墨山村的清新畫卷緩緩展開。走進舊州鎮浪塘村,民居優雅舒適,環境清潔靚麗,棧道通幽、亭榭掩映。隨著鄉村旅遊的逐步崛起,百年古寨煥發出勃勃生機。

  舊州鎮素有“黔中小江南、安順魚米鄉”的美譽,歷史上就是優質水稻出産地,如今是貴州省無公害農産品基地。當地獨特的屯堡文化是中國漢民族傳統生活的實景再現和中國漢民族傳統文化的活態呈現,至今依然在民居、服飾、飲食、民間信仰、娛樂方式等方面沿襲著600多年前的明代習俗,跳地戲、唱花燈、穿大袖、住石房、講“明朝普通話”的群眾隨處可見,彰顯著大明古風、江南古韻、屯軍古堡、美食古味、民間古藝,是漢民族文化的鄉愁與鄉脈。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群眾休閒需求和消費能力顯著增強,旅遊正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新的生活方式,遊客已經從最初期盼出行的樸素願望,轉變為更加追求品質、更加渴望深度體驗普通民眾的生産和生活方式。

  如何讓旅遊成為貧困人口在家門口脫貧的手段?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橋梁就是特色路子。舊州現有貧困戶843戶、貧困人口2595人,低保戶與五保戶共有241戶、547人,按現有標準,除去低保兜底人數,共有貧困人口2048人。

  近年來,舊州鎮依託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選準、選對發展的特色路徑,通過就業、入股、銷售特産、增加財産性收入渠道等多種方式把貧困戶掛鉤在特色發展路徑上,從而既能實現扶貧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又能因為有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實現脫貧致富。

  從舊州看,其旅遊資源稟賦高,屯堡特色鮮明,適合發展以休閒、度假、體驗為主導的鄉村旅遊。結合屯堡趕場傳統習俗,突出“鄉愁美食小鎮”特色定位,規劃佈局五大業態,以“舊州趕場·貴州食堂”為定位,把傳統農家樂與屯堡文化相結合,打造屯堡文化體驗版的“屯家樂”美麗生態鄉村民俗度假體驗産品。

  舊州通過發展民俗鄉愁旅遊精準掛鉤1638人,通過旅遊扶貧實現脫貧,佔貧困人口的80%。同時,也把異地搬遷和旅遊産業發展結合起來,安置舊州龍潭異地搬遷群眾1500人,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豐富多元業態,實現貧困戶與産業鏈條掛鉤

  ——旅遊富民,富在業態上。根據各村的資源優勢和發展特點,科學規劃旅遊業態佈局,以多元業態打造為前提,引導形成集綠色種養、特色加工、體驗服務為一體的“旅遊+”融合産業鏈,將貧困戶與業態産業鏈精準掛鉤,分步推進旅遊扶貧

  走進舊州古鎮老街民俗場,在古鎮核心區的豆腐坊、榨油坊、粉坊、酒坊“四坊”,遊人絡繹不絕,木匠、石匠、磚瓦匠、篾匠、繡匠等“五匠”各自展示拿手絕活,地戲花燈演藝、廟會宗祠等鄉村民俗業態,唱屯家歌、跳屯家舞輪番開演,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古代的熱鬧街坊。

  享屯家樂,觀屯家景,美麗田園成就美麗鄉村風光場。舊州鎮以屯堡美麗鄉村和秀美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突出山裏江南花海風光和邢江河景觀,以“坐著小火車去趕場”主題,佈局鄉村民宿、自駕車野營、廊橋咖啡館、畫廊、攝影展示等,打造有文化底蘊的農家樂。

  “在舊州古鎮並不單純是做生意那麼簡單,而是通過文化引領一種人文情懷。”舊州時光的老闆石晟以文化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經營的“行者之家”。

  遊客觀賞美麗的風景、品嘗鮮美的屯家菜,還能在這裡實現地塊認領、農耕體驗、藝術手工、親子活動、農技課堂、健康飲食、農家採摘等市民農園業態,幹屯家活,學屯家技,體驗健康食補,感受屯家養生。

  “像我這樣的飯莊,浪塘有十幾家,我們的菜都是主打野味和農家味兩種,像鹽菜蒸臘肉、野生菌、河魚等,他們城裏人都很喜歡吃。”西秀區舊州鎮浪塘村的舊州安順成飯莊老闆張貴友一邊忙揀野菜一邊對記者説。張貴友的飯莊是前年開的,他告訴我們,他們村生態風光優美,交通便利,每逢春季,貴陽、安順的遊客就會像“蜜蜂一樣飛來浪塘採蜜”。忙時,他的飯莊一天有十幾桌,毛利潤算下來有3000多元。

  農旅不斷融合發展,繪就了一幅幅農村發展的新畫卷。眼下,舊州鎮正在實現花旅與果旅融合,藥旅與茶旅,糧旅與菜旅等融合發展的産業鏈條,實現民俗體驗,美食特色産業鏈發展,實現全鎮貧困人口、移民與旅遊産業全過程掛鉤,實現依託旅遊資源實現脫貧之路。

  安順市有關負責人介紹,旅遊産業鏈精準掛鉤扶貧脫貧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確保旅遊扶貧實效。

  撬動要素全力幫扶,推動貧困戶與政策投入精準掛鉤

  ——實施旅遊扶貧,需要上下聯動、強化扶持、整合力量、協同推進,市區全力構建精準旅遊扶貧保障大環境,鄉村要著力確保旅遊扶貧項目精準落地到村到戶。最終讓業態多起來,讓遊客樂起來,讓旅遊火起來

  “野花香,山花俏,賞花還得來鄉下,一走田間羊腸道,野花迎面撲鼻香,二品農家野菜肴,不負三春好時光。”邢江河畔,柳枝青翠,菜花金黃,春意盎然,聞香而來的城裏遊客絡繹不絕,每逢週末都有近千人。

  旅遊發展是確保旅遊扶貧成效的基礎前提,只有旅遊産業發展得好,旅遊扶貧才能取得實效,要抓住重點,加速推進旅遊産業發展,為旅遊扶貧提供保障環境。

  為了促進舊州古鎮旅遊産業的發展,安順市全力推進“安順大黃果全域旅遊”打造“黃龍屯格”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舊州與天龍、本寨、鮑家屯等交通網路構建,以及邢江河水路碼頭、小火車觀光環線、屯堡鄉間綠道等建設,著力打造暢遊“百屯圖”環線旅遊産品。同時,以舊州古鎮為集散中心,打造浪塘、文星、邢江、羅官、茶嶺、新寨等旅遊通道和環線,構建完善快進漫遊體系。力爭通過兩年努力,實現旅遊交通基本暢通,旅遊標識系統基本完善,旅遊廁所基本達標,景區停車場基本滿足等的目標。

  為了改善鄉村旅遊環境,該鎮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加快改水、改灶、改廁、改圈和村莊整治,打造環境優美的屯堡村寨。強化文化建設與保護。對現有的古屯古寨認真進行登記統計,做到底數清,採取分級、分類的方式,開展古村落建檔掛牌工作。堅決避免“插花混建”,嚴禁拆除古村落建築,保留和維護屯堡地區傳統風貌特色。

  浪塘村村支書劉兆明帶記者參觀生態污水處理系統,他説:“這就是葉辛老師點讚的地方,我們已經完成升級,實現雨污分流。”在現場,記者看到污水先是進溝入網流到沉澱池,然後過濾進濕地床,再經過砂石和菖蒲、美人蕉等植物分解、凈化,達到國家衛生標準,直接流入河道。

  旅遊扶貧最終目的是確保貧困戶實現脫貧,因此要通過細化政策,確保旅遊扶貧精準到戶、到人,確保每位貧困人口精確脫貧。

  安順市將統籌省市整合資金,以舊州鎮小城鎮建設生態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為平臺,每年爭取融資5000萬元以上。用好扶貧貼息貸款、婦女小額貼息貸款和青年創業貸款,每年資助創業貧困青年、婦女等2000萬元。

  抓住育才引智重點,舊州鎮將爭取每年引進中高級旅遊專業人才5名以上,吸引高校畢業生1000人次到舊州各村實習和就業。同時利用各部門培訓機會,加強對村官、“第一書記”、致富帶頭人、旅遊經營者、旅遊從業人員、貧困戶的精準培訓,每年不少於500人次。選派鄉鎮幹部、村幹部、旅遊經營者和貧困人戶到外考察學習,拓寬視野,每年舉辦4次,貧困人口不少於100人次。以專題講座、培訓班、實地演示等形式,開展貧困人口旅遊從業技能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從業能力,每年培訓貧困人口800人次。

  有了培訓的動力,讓貧困戶有了脫貧的本領,如何更大限度地增加貧困戶的收入,成為脫貧攻堅最需破解的難題。

  近年來,舊州鎮以土地入股為支點,不斷拓展貧困人口資産性收入渠道,變成股份分紅以及舉辦家庭旅館、小型超市等把貧困人口變成老闆、股東、店主等獲得經營性收入,把農産品疊加旅遊商品銷售獲得生産性收入,在旅遊服務行業就業獲得工資性收入,使其擁有致富資本。通過建立以貧困戶信用貸款入股龍頭企業方式,獲得股份分紅;探索將旅遊資源、扶貧資金等各類資産、資金以集體入股方式,參與到旅遊開發中,讓貧困人口享受到旅遊增值收益。該鎮還試點將幫扶建成的水、路、停車場、廁所等公共基礎設施作為旅遊扶貧村的資産,通過資産收益,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