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最高法發佈典型案例 依法平等保護非公有制經濟

  • 發佈時間:2016-04-08 13: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萬祥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8日訊 (記者 李萬祥)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發佈10起典型案例,突出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護非公有制經濟,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記者梳理髮現,最高法公佈的這些案例既有買賣、租賃、供用水、土地使用權出讓等合同糾紛案件,也有股權出資、股權轉讓等股權糾紛案件,還有破産重整案件,豐富體現了人民法院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其中,佛山市百業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破産重整案是人民法院運用破産重整制度幫助困難民營企業走出困境的典型案例。百業公司等六家關聯企業申請破産。人民法院受理破産申請後,現場走訪六家公司,調查生産及經營現狀,並聽取了主要債權人及供貨商代表關於六家公司破産重整的意見。人民法院經調查發現,六家公司資産優質,若通過破産重整盤活資産、恢復生産經營,有利於提高債權人尤其是供貨商等普通債權人的受償率,穩定數百名供貨商情緒,近1300名員工也不會面臨失業的風險。而且,絕大多數債權每人平均希望六家債務人重整,當時部分項目已有投資者願意接手,但均表示應在重整程式啟動後進行。人民法院根據六家公司的破産申請,將六家公司合併破産,並通過破産重整拯救了百業公司,實現了債權人、債務人以及其他利益主體多贏的局面。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動能轉換困難相互交織的時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許多非公有制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資不抵債。”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楊臨萍指出,正確審理企業破産案件,防範和化解企業債務風險,特別是充分發揮破産重整程式的特殊功能,盤活優質企業的資産,使其恢復生産經營,對於挽救危困的非公有制企業,幫助和支援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非公有制企業恢復生機、重返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全國法院受理、審結的合同、權屬及侵權糾紛案件數量呈現迅速增長的態勢。據統計,這一數字在2011年是受理5020306件、審結4948820件,而到2015年則是審結受理8338878件、審結7841853件。這些案件中,有相當部分涉及非公有制經濟主體。

  楊臨萍介紹,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護非公有制經濟,主要表現在:堅持訴訟地位平等,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訴訟權利;堅持法律適用平等,依法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及時審理各類民事商事案件,有效化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糾紛;綜合運用多種審判方式,保障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多種形式,要求各級人民法院提高認識,積極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2014年12月17,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關於依法平等保護非公有制經濟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審判的職能作用,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015年12月,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提出審理民事商事案件的六大原則,其中特別提到依法保護産權和堅持平等保護原則和依法保護産權原則。

  “人民法院在審理涉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案件中,綜合運用判決、調解和破産和解、破産重整等方式,促進各方當事人實現共贏,有效地維護了各類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楊臨萍分析認為,非公有制經濟主體遇到的糾紛和問題,有些是因自身經營不善形成的,有些是因市場環境變化造成的,有些具有特定歷史時期的政策性,故對於涉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糾紛,應根據糾紛産生的不同原因和特點,運用不同審判方式予以化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