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産能“任性”擴張代價大

  • 發佈時間:2016-04-08 03: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産能“任性”擴張的背後,既與企業不重視創新、缺乏對市場形勢的科學判斷有關,也與一些地方政府的狹隘政績觀有關。去産能的過程艱難而緩慢,代價十分沉重。因此,在擴産能的過程中,必須慎之又慎,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造成産能過剩積重難返。為此,政府和企業都要做些事情

  近段時間,火電裝機過剩引發各界關注。有研究機構指出,隨著我國火電項目的快速增長,“十三五”期間將造成超過2億千瓦的裝機過剩。

  從過去每到“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時的電力供應緊張,到如今的電力供需寬鬆甚至出現産能過剩,電力行業供需格局的逆轉只用了短短幾年。這背後,雖有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産業結構調整特別是高耗能産業用電需求下降、新能源發電快速增長等因素影響,但更重要的原因卻是新增裝機容量增長過快、導致供需之間嚴重失衡。

  事實上,這種失衡的格局對電力行業的影響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顯現:火電發電量連續兩年負增長,2015年火電發電量更創下新低。不過,産能擴張的步伐並未因此放緩。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創歷史最高水準;凈增發電裝機容量1.4億千瓦,創年度投産規模歷史新高。在需求明顯放緩的背景下,供給端的電力投資仍然大量增加、裝機容量迅速擴大,産能過剩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其實,市場供需形勢發生逆轉、但産能擴張步伐未見放緩的現象,在我國不少行業都出現過。近年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炭等傳統産業領域,以及光伏産業等戰略新興産業領域,都出現過新上項目“大幹快上”導致供需形勢迅速逆轉的“怪事”。

  産能“任性”擴張的背後,一方面,與企業不重視創新、缺乏對市場形勢的科學判斷有關。作為市場主體,企業受粗放型發展慣性的影響,習慣於跟風模倣、決策隨意、盲目投資,導致大量低效産能佔據著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與一些地方政府的狹隘政績觀有關。一些地方為了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財稅收入,在招商引資中缺乏對産業結構、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産業基礎和市場形勢的通盤考慮,“撿到筐裏都是菜”。

  但是,擴産能易,去産能難。一旦産能飽和甚至過剩,去産能就要面對處置資産、銀行貸款等一系列問題,這一過程艱難而緩慢,代價十分沉重。因此,在擴産能的過程中,必須慎之又慎,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造成産能過剩積重難返。為此,政府和企業都要做些事情。

  對政府而言,應加快轉變觀念,徹底擺脫唯GDP的思維,擺脫追求短期政績的短視行為;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決策,制定科學合理的産業發展規劃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建立科學嚴格的市場準入門檻,設計有效的退出機制,讓先進産能進得來、落後和過剩産能退得出。

  對企業而言,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避免拍腦袋決策;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水準,不能再在低層次産能過剩領域拼競爭、求發展;強化産品創新和服務意識,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實現差異化競爭。(作者:林火燦 來源:經濟日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