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量化寬鬆空間日益狹窄
- 發佈時間:2016-04-07 00:29: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日本經濟産業省公佈,2月日本工業産出下降6.2%,創下自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導致供應鏈破壞後的最大降幅,引發了市場對日本經濟再度衰退的憂慮。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持續擴張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不僅沒有如期帶領全球經濟走上復蘇的軌道,反而加劇了全球經濟金融運作的不確定性。近期,美聯儲“鷹”派和“鴿”派在加息步伐上的分歧,進一步反映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進退失據的窘迫。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在零利率下常規貨幣政策不再有效,但又需要中央銀行應對經濟衰退的非常規政策工具,其實質是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降低利率,刺激社會總需求擴張。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能否刺激經濟增長,仍主要取決於金融機構融資意願,以及微觀主體的邊際消費和投資傾向。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中央銀行實施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後,經濟增長依然衰退,表明社會潛在投資機會稀缺,産能普遍過剩,社會就業不穩定,投資和消費擴張缺乏物質基礎。2001年3月19日,日本央行在全球率先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最近六年不斷加碼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但日本經濟依然羸弱,創下六年內六次衰退的記錄。
中央銀行向市場注入的流動性“脫實入虛”,瘋狂追逐金融資産。2015年7月,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較2009年3月大約上漲了180%,日經225指數大約上漲了180%,德國DAX指數大約上漲了200%。但零利率無法覆蓋信用風險損失,破壞了金融機構經營穩健性。2016年以來,歐洲銀行業股票暴跌,春節假期瑞士信貸銀行股價創下24年新低,德意志銀行股價創下次貸危機以來新低,日本銀行股票價格下跌幅度一度超過25%。
在各國經濟結構性改革進展緩慢的現實壓力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操作慣性已逐漸形成頑固的路徑依賴。目前,日本經濟“衰退—貨幣刺激—再衰退”的惡性迴圈已然形成。歐洲央行也在經濟衰退的威脅下不斷加碼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規模,並繼續挑戰負利率政策的極限。雖然美國經濟“風光獨好”,但美聯儲在加息態度上的日漸謹慎,反映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註定會是“驚險的一躍”。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劇,既源自各國貨幣政策不同步,也是因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推升的金融資産價格存在高度脆弱性。
應該看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並非沒有底線。負利率政策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微觀主體還存在保留現金的成本,這也構成負利率政策的下限。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規模擴張,還要受到通貨膨脹的約束。物價歸根到底是一種貨幣現象。部分國家中央銀行依然堅信“菲利普斯曲線”關於通貨膨脹和失業率的替代關係,將促成預定通貨膨脹目標作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依據。但在過度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菲利普斯曲線”很可能會失靈,物價上漲和經濟增長停滯的“滯脹”風險並非只是杞人憂天。去年以來的全球通貨緊縮現象,主要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的結果。特別是原油價格接近成本,並非主要是全球需求萎縮所致,地緣政治、國際投機、美元升值也是重要成因。伴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見底回升,産油國限産協議達成,全球通貨膨脹形勢改善也將明顯限制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運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