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國主廚“大米”和他的“衚同廚房”

  • 發佈時間:2016-04-06 10:30:3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來自英國的"美食王"。他不光能説一口流利的中國話,還燒得一手好菜。本想來中國學做中餐,但他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歡品嘗、製作異域風味的美食,於是他開了一家"衚同廚房",成為一名西餐老師

  你沒聽錯,這是一個英國人教中國人做飯的故事!

  27歲的傑米·比爾博,四年前在北京鼓樓大街附近的衚同裏開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飯館,他是主廚,亦是“老師”,他在中國的故事也由此開始。

  這個英國小夥兒説話幽默,中文流利,一口京腔兒中洋溢著對烹飪的熱愛。比如,他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叫“大米”。不僅因為這是東方人餐桌上必備的食材,還因為“Jamie”的發音與“大米”極為相近。於是他把自己的餐館也就命名為“大米廚房”。

  “大米”出生在英格蘭,一歲的時候就隨父母移居到香港,並在那裏生活了十幾年,由此培養起了對中國文化和美食的喜愛。他6歲開始就喜歡做飯,曾經在香港的餐廳接受過法國米其林廚師的教導,在倫敦當過副廚師長,也在朝鮮教過當地的廚師做西餐。他18歲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習中文,並於2011年來到北京。他夢想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會做中餐的“好廚子”。

  但你可能想不到,這名英國小夥兒在中國的廚藝生涯卻是從“擺攤”開始的。身穿一身軍大衣,一臉絡腮鬍的“大米”蹬著一輛三輪車,挂著“大米‘廚房’”的牌子,繞著鼓樓,走街串巷,一路用中文吆喝著自己做的中東小吃“皮塔口袋餅”。

  他這身打扮,立刻招來了生意。他所到之處總會引起圍觀,很多顧客要求跟他合影。他的照片在微網志上火了,移動的“‘大米’廚房”一時成為古都北京一道亮麗風景線。當然,他這身裝束也引來了城管,時常要“打遊擊”。

  “大米”想,與其“東躲西藏”,不如開一個小飯館。2012年,他找朋友在湯公衚同借了一間閒置的小倉庫,並改造成為了帶開放式廚房的小飯館。他在墻上涂了“民以食為天”的標語,準備好了食材、器具,滿懷信心地期待著顧客。

  然而,由於位置偏僻,空間有限,“大米”廚房並未引起多少關注,鮮有人問津。一次偶然的機會,“大米”受邀去京郊順義一所國際學校教家長們做西餐。也許是受當老師的父親影響,“大米”教別人做飯很有一套方法,他的課立即受到年輕媽媽們的歡迎。

  “大米”忽然明白,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們的口味也在慢慢發生變化。隨著生活水準提高,中國賣西餐料理的超市越來越多,大城市陸續開了很多西餐廳,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認識西餐文化,並願意品嘗、進而嘗試製作西餐。

  “但是,餐廳與客人很少有交流。除了一些客套話與介紹詞,很少會有服務員告訴你吞下去的食物到底是什麼滋味,如何做成,”“大米”説。

  他的機會來了!在學校的成功讓“大米”備受鼓舞,他決定將衚同裏的那間小餐館,改成一個教大家做西餐的課堂。

  每週平均兩次課,“大米”教授的主要是西餐裏的經典“家常菜”,比如義大利面,牛油果沙拉,還有牛、羊排等。為了吸引更多人走進他的廚房,“大米”會提前把食譜放在微網志上,目前已經有上萬名“粉絲”關注,近百名年輕父母、都市白領成為“大米”的學員。

  他還發揮特長,將中西餐風味結合,發明瞭很多新的菜肴。

  “這就是我的愛好,我就喜歡研究這個國家(中國)的菜,研究研究,融合起來,做一個融合的(菜)。”

  從2014年開始,“大米”還參與錄製了一檔電視美食節目。他遠到雲南去尋找當地的特色菜,並且現場體驗烹飪,在網路上播出後很受歡迎。

  不滿足於課堂,“大米”還撰寫了一本“秀色可餐”的食譜書,目前已經在中國各大書店出售。

  “美食需要交流也需要分享。”“大米”在書中寫到,“我的最大目標是要讓更多中國人在家裏做西餐家常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