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徽農民工演繹“小買賣大情義”

  • 發佈時間:2016-04-05 02:32:2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孫見李長龍本報記者楊丹丹

  一提起“孫文手捍麵”,在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恒社區幾乎無人不知,最為人熟悉的是:小店門口每天排起的長隊和店內墻上挂滿的錦旗。

  省城闖蕩,他撐起全家生活

  孫文是安徽省長豐縣吳山人,在老家時由於孩子較小,妻子下肢又患有殘疾,就靠孫文一個人種田養家。農閒時,孫文就在當地擺攤做手捍麵貼補家用,慢慢把手捍麵手藝練得精諶。

  “眼看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農村的教學條件不好,我是深知沒有文化的苦惱,當時就決定再怎麼難也得到城裏去打拼。”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毅然決然離開家鄉來到省城。

  1998年,孫文一家四口來到了合肥經開區,租住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破舊矮房子裏,自此,算是在城裏有了自己的一個能避風雨的“家”。如何養家?熱情的當地人為他找到了一家建築工地,在工地上做一些扛沙石、水泥的體力活,一天下來能掙40塊錢左右,雨雪天沒有收入,生活很是拮據。孫文又到處打聽,找到了一個打井的差事,打井沒有多少技術活,完全靠體力,現在許多老小區住戶的家用井大部分都是孫文打出來的。

  眾人拾柴,他重拾農村舊業

  隨著周圍工地的竣工,居民的家用井也都有了,孫文面臨失業。“我當時就想再做手捍麵,畢竟這是一門手藝,但是做買賣的投入也不小,要不是鄰里街坊們的幫助,我真的做不起來。”推著東家鍋西家鏟湊成的小推車,孫文的手捍麵生意算是起步了,為了照顧他的生意,周圍好多鄰居都養成了吃麵的習慣。

  擺了近6年的臨時攤點,他的小推車不能滿足更多的“吃客”,於是他用幾年辛苦攢來的錢租了一間門面,孫文的手捍麵也漸漸地名傳四方,慕名而來的食客越來越多了。回想起當時的創業歲月,孫文説的最多就是感恩,多年來他還堅持每到過年就會提前燉好幾大鍋牛肉給鄰里鄉親們送去,“不在乎禮,在乎情義”。

  2009年,孫文擁有了現在正式的門面,並註冊了商標,叫“海恒孫文手捍麵”。一傳十、十傳百,孫文手捍麵因其美味受到廣大食客的稱讚,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幾乎每天都要排隊才能搶到位置。

  錦旗高挂,他誓將情義傳遞

  孫文已經接納了100多個徒弟,對待每個徒弟都是“授藝不藏私”,因為師父從不收禮,徒弟們就給孫文送來一面錦旗,“現在每天看到這些錦旗,我心裏都非常充實,不是虛榮,只因為能把我的手藝和情義都傳下去。”

  去年年底,孫文又萌生了一個想法:以後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來麵館一律免費。起初老婆孩子都不太同意,但孫文的一席話讓家人轉變了想法:“咱們一家能有現在,靠的就是社會的幫助,買賣雖小情義大,我們必須做點什麼回報社會。”臘月廿四,孫文重新製作了自家招牌,並且用紅字特別加上了一句“滿八十歲老人吃飯免費”。招牌挂出去之後,每天都會有十來位老人來品嘗這份“愛心面”“情義面”。

  “開始我是有壓力的,害怕我的面不適合老年人的胃口,沒有老人來吃飯,現在看來不用擔心了,老人家們很愛吃我的面,這件事我會一直做下去,也會教育我的兒子一直堅持下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