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家電市場陷入競爭紅海:TCL搶佔智慧高地突圍

  • 發佈時間:2016-04-01 09: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虹蕾  責任編輯:羅伯特

  銷售遇冷、庫存高企正在成為家電行業的真實寫照。日前,TCL集團(000100)發佈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去年TCL營業收入1045.79億元,同比增長3.51%,增速為2011年來最低。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7億元,同比下降19.36%。凈利潤方面, TCL集團 2015年的凈利潤為32.3億元,而2014年TCL集團的凈利潤為42.3億元,同比減少了10億元。

  不僅僅是TCL,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包括長虹、格力、美的等企業得成績單也並不漂亮。在家電業集體遇冷的情況下,家電代表企業究竟該如何順利突圍,度過寒冬?

  昨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用戶的消費行為將改變傳統製造業尤其是家電行業的發展方向。當前,消費者大部分傾向於選購智慧化家電,智慧化或將成為未來家電産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接下來,智慧化家電會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TCL等國內廠商必須為未來搶佔智慧化家電市場制高點做好充分準備。”

  TCL年報增速未達預期

  3月29日,TCL集團發佈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去年TCL營業收入1045.79 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四季度實現304.69億元,同比下滑4.24%;全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5.67億元,同比下滑19.36%。其中,華星光電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凈利潤。

  毋庸置疑,2011年建立的華星光電是TCL産業佈局中的一匹“黑馬”,不過,華星光電在2015財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僅0.36%,盈利同比下降14.9%。TCL集團公開表示,在報告期內華星光電繼續保持運營效率、産能稼動率和經營效益的領先優勢,集團利潤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場需求不足、産品價格持續下降的影響。

  “去年是前高後低,尤其是下半年的表現確實不太好。”3月29日,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在2015年度報告解析會上稱。“國內市場競爭的壓力和海外市場競爭的壓力雙重壓力,是造成我們業績前高後低的主要原因。雖然沒有達到自身發展預期,但同時,TCL在液晶面板、手機、電視、智慧製造以及服務業務和戰略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

  據長江商報記者了解,今年2月29日TCL公開確認,擬在第二季度發佈智慧廚房整體解決方案,將從廚房家電和智慧化入手,整合全系列廚電産品資源,與家庭服務進行深度整合,撬開智慧家居市場。

  對於公司業績,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當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2015年我們訂立的增長目標是17%,後來下調至12%,最後實現了不到4%的增長,這與企業2015年面臨的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有關。”

  “受網際網路的衝擊,消費者對傳統家電行業的消費需求嚴重減弱。”萬擎諮詢CEO魯振旺對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家電的轉型和創新並不是TCL一家面對的問題,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困境。”

  家電市場陷入競爭紅海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過去的2015年,國內家電行業整體的成績單交的都不是特別漂亮。

  日前, 四川長虹 發佈業績預報稱,公司2015年全年凈利潤將虧損19.5億元,而 格力電器 前三季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7%,美的近期發佈的財報也顯示,2015年實現收入1384.4億元,同比下滑2%,即便TCL集團去年實現營收增長,但增速也降至個位數,為2011年來最低。

  TCL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也表示,“事實上,TCL在這種行業環境下還能逆勢生長已經很不容易。”業內資深金融人士江瀚認為海爾、美的、格力、TCL作為中國白色家電企業的幾大代表性企業,其收入水準的下降,證明在網際網路時代,白色家電的市場競爭力正逐漸下滑。

  “白色家電作為家電中的耐用品,其更新換代速度遠低於網際網路産品(例如手機、電腦、平板、智慧硬體、VR設備等),在産品生産上本身就處於較為不利的地位。”江瀚進一步解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市場已經接近飽和,現在市場多處於更新換代需求,全新需求較少,市場進入了較為慘烈的紅海競爭階段。

  與此同時,近15年以來在中國彩電市場上,以TCL、三星為代表的傳統彩電企業紛紛轉型求生存,而以小米、樂視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也在不斷地加入彩電市場想要分一杯羹。對此,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稱,“中國的家電産業非常成熟,多種巨頭佈局,不斷爭奪市場的行業戰爭正在逐漸形成。”

  據長江商報記者了解,TCL去年在智慧電視的應用服務收入達到了1.21億,雖然收入並不高,但李東生表示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著力點。

  探索多元化實現“彎道超車”

  那麼,在家電業整體遇冷情況下,家電代表企業究竟該怎樣度過寒冬,順利突圍?

  江瀚認為在新的階段,白色家電企業,應當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處理自身的問題。一是進一步做精品質,發揮匠人精神。只有品質才是白色家電生存的根本,作為家電企業的典型代表,當年粗放式的價格競爭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白色家電的發展需求,需要進一步做精品質,尋求差異化競爭藍海,才能真正實現産業的突破;二是學習網際網路企業的傳播力和産業鏈控制能力。面對網際網路企業的跨界競爭,白色家電企業往往是疲於應付。其實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在於,通過病毒式行銷、參與感傳播等網際網路手段可以輕而易舉地為産品實現宣傳與傳播,這是傳統企業不重視、也不擅長的。此外,網際網路企業擅長輕資産模式,其對産業鏈的控制能力極強,從而使其庫存量較低,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較高,這些都是傳統白色家電企業需要學習與改進的;三是轉變企業模式,以用戶為核心。白色家電企業的傳統模式中,其與消費者的聯繫不強,其消費者往往只與企業存在購買關係,缺乏用戶忠誠度,這就需要家電企業要逐漸使用網際網路手段,以用戶為核心,構建起自身的用戶體系。

  中投顧問家電行業研究員任敏琪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家電市場的創新和轉型應該在以下的幾個點佈局發力。其一,進行收購重組,這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份額,優化資源配置;其二,進行技術創新,如在液晶彩電供需即將出現失衡前,許多彩電企業已經開始研發、升級OLED、HDR技術;其三,拓展海外市場,重點發展新興市場;其四,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建立‘産品+創新’的新模式。”

  而在宋清輝看來,技術、服務等仍是國內一些家電企業的“短板”、亟須補齊這些“短板”。“目前,國內家電企業的産品主要定位於中低端,核心技術基本依賴進口。此外,國內的家電企業還應該積極地進行多元化擴張,在這個消費需求趨於個性化、多元化的階段,靠一款産品打天下,本身就存在著先天性的短板。”宋清輝認為利用多元化佈局實現“彎道超車”,仍是各大家電企業需要不斷探索的方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