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出臺——用高技能提升農民工

  • 發佈時間:2016-03-31 15:22: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能力改變命運!”來自大連農村的小夥子畢傳偉感慨。他從沒想到,自己能成為一家地産公司的安保部經理。要知道,在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之前,他只是建築工地上的一名普通農民工,靠力氣吃飯。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能像畢傳偉這樣,有機會通過提升能力改變命運了。近日,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出臺“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決定5年內資助150萬名農民工接受學歷繼續教育。其實,這不僅是農民工個人的提升,更是我國實現産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

  提升農民工學歷與能力,利國利民

  “如果剛輟學就去學技術,肯定比現在過得好,也不用走這些彎路了!”27歲的劉樂告訴記者。他的家鄉在魯東南的一個小山村,為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18歲便輟學進城打工。

  劉樂嘗盡了沒有技術的苦。臨沂、日照、青島、嘉興、上海、濟南都待過,水産加工、空調裝配、倉庫管理、服務員都做過……“沒技術,沒文憑,也不知道能幹什麼。最長的幹了兩年,最短的只幹了兩三天。”

  家裏狠狠心,拿出5000元學費,讓他學駕駛。就是憑著開車的技術,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往社區超市銷售麵包。今年春節,憑著多年積攢的收入,他把一台嶄新的大眾小轎車開回家,全家人樂得合不攏嘴,這個農村小夥兒的生活體體面面步入正軌。

  “農民工參加培訓,能幫助他們在城市穩定就業,大大提高幸福指數和獲得感。”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説,更重要的是,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結構調整的任務很重,這表面上是技術升級,本質上是人的升級。廣大一線産業工人水準的提升,是我國實現産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保證。

  誠然如此。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2015年,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共4.04億人,其中農民工佔到2.77億人。然而,這個挑起現代産業大梁的群體,綜合素質、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水準存在明顯弱勢。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高中及以上學歷農民工佔23.8%,大專及以上學歷農民工僅佔7.3%,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34.8%。

  “戶口遷入廣州了!我從一位農民工變成了‘新廣州人’。”來自廣東揭陽農村的吳欽德高興地告訴記者。能夠在自己打工的城市落戶、紮根,是廣大進城務工人員的夢想。可是,城市落戶政策“卡脖子”,很多人躍不過“積分制落戶政策”的“龍門”,只能對著“高技能先落戶、低技能後落戶、少技能難落戶”望洋興嘆。

  令人欣慰的是,這一切都將發生變化。“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的出臺,將給更多農民工憑藉自己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其實,這一計劃已經經過了多年的探索和積累:2010年,共青團廣東省委聯合北京大學等,遴選100名符合條件的新生代産業工人上北大;2014年,國家開放大學積極探索“産業與教育融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福建廣播電視大學為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提供服務,每年完成全省3000多名農民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任務……

  5年內資助150萬名農民工接受學歷繼續教育

  農民工培訓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好事更要辦好。那麼,農民工最需要什麼?怎麼才能把培訓辦到農民工心坎裏?

  “‘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將建立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重,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農民工繼續教育新模式,提升農民工學歷層次和技能水準,幫助農民工實現體面勞動和幸福生活,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産業結構轉型。”葛道凱介紹了計劃的主要目標。

  計劃提出5項重點任務:一是提升農民工學歷,包括本科、專科兩個層次,並提高專業技能;二是提升農民工崗位勝任能力,並對節能減排、産能落後、産能過剩的企業,積極開展轉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或技能儲備培訓;三是對具備較高職業技能和發展潛力,具有較強職業發展需求和自主創新、創業意願的農民工,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四是提升農民工綜合文化素質,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生涯規劃、基本權益保護、心理健康、安全生産、城市生活常識、疾病防治等;五是搭建面向農民工開放優質網路學習資源的公共服務平臺,助推農民工隨時學習、終身學習。

  “通過培訓、提升能力圓了我的大學夢和城市落戶夢,是我個人的巨大飛躍,我感覺很幸福、很踏實。”聽説了“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吳欽德非常激動,“這樣一來,就能有更多像我一樣的農民工通過邊工作邊學習改變命運,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組數字令人振奮。根據計劃,我國每年將在全國範圍內資助30萬農民工接受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到2020年,在有學歷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學條件的農民工中,資助150萬名農民工接受學歷繼續教育。農民工能夠在國家支援下提學歷、增水準,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了!

  那麼,資助形式怎麼確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副部長萬珍麗説:“資助形式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制宜。比如杭州市總工會進行的農民工培訓,對市級以上勞模全額資助;區縣和系統勞模資助90%;對市區級技術能手、創新能手、職業技能帶頭人,資助80%;其他資助70%。”

  保障知識用得上、學習有時間、經濟無負擔

  農民工接受培訓,不像全日制學生。他們白天辛苦工作,只有晚上和週末才有時間;他們經濟收入有限,承受不起太高的培訓費用;他們迫切希望培訓提升能力,對“花架子”不感冒,最希望培訓內容真正管用……“如果對農民工開展的培訓不適應他們的特點,説一萬遍‘歡迎農民工參加培訓’也是假的。”葛道凱一針見血。

  那麼,怎麼處理如此之多的“矛盾”?計劃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對策:

  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直擊“專業、課程體系及內容針對性不強”的難題。要求參與高校開發、優化與崗位直接對接的專業課程,努力實現學歷和培訓課程緊密對接崗位要求、職業標準和生産過程,並根據農民工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企業共同研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校企雙導師制和彈性學制。

  建立基於資訊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直擊“工學矛盾突出,難以保證學習時間和效果”的難題。要求探索建立網路教學與面授教學、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個性化學習與師徒傳承學習、理論學習與實踐實訓學習等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並建立全國行動計劃的資訊服務平臺,提供豐富的開放資源與支援服務。

  建立政、工、校、企聯動工作機制,直擊“農民工學費負擔過重”的難題。建立健全政府、工會、用人單位和學習者共同分擔成本、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要求地方工會加大對行動計劃的投入,企業按規定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安排相當比例用於農民工繼續教育培訓。

  建立多元化的農民工繼續教育品質保障體系,直擊“農民工繼續教育品質不高”的難題。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完善教學品質監管制度和公示制度,建立農民工和用人單位參與教學品質評價的機制,開展滿意度測評工作,並鼓勵企業將農民工參加繼續教育情況與個人薪酬、崗位晉陞相結合。

  “發展的不竭力量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9億多勞動力、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和優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句話飽含深情、擲地有聲。“如果用高素質、高技能來‘武裝’農民工,讓9億多勞動力都成為具有高水準的專業技能人才,我們中國的創造力可想而知!”葛道凱對未來充滿希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