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網路陷阱看好“電子錢包”
- 發佈時間:2016-03-30 08:29:54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開始使用智慧手機,享受網路為生活帶來的各種便捷。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當我們在享受這種便捷的同時,還要有網路安全意識,警惕各種各樣的網路陷阱和騙局。本期,我們整理了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網路陷阱,希望能幫助大家規避風險。——編者
1
各種二維碼不要隨便掃
微信掃二維碼如今已是再普通不過的事,然而你有所不知的是,這裡面或許也會有貓膩。有一些不法分子,將病毒程式的網址粘貼到生成器上,生成“有毒”的二維碼,利用這些二維碼將木馬植入被害人手機並自動提取私人資訊。因此,切忌為了蠅頭小利,到處掃二維碼。
案例:廈門的王小姐在一家網店挑選了一件毛衣,賣家向她發送了一個二維碼,稱只要掃描該二維碼,就可獲得紅包。她掃描後發現紅包界面並未出現,急忙聯繫賣家,可賣家已下線。不久後,王小姐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王小姐立即報警,警方調查後證實,該二維碼中含有木馬病毒。
2
下載APP當心被惡意“吸費”
智慧手機最多的就是APP,但一定要到正規渠道下載,因為它有可能在後臺執行“吸費”的程式,私自發送扣費短信,攔截扣費提醒短信,自動下載付費程式等方式扣取用戶費用。業內人士建議,最好定期用安全軟體給手機體檢、殺毒,這會大大降低手機被吸費木馬感染的危險。
案例:今年的央視“3·15”晚會重點關注手機APP吸費、扣費嚴重等問題,其中搶票快手、方塊相同連連消、瘋狂的小鳥、慾望影視等多款APP遭曝光。這些APP內置惡意插件,用戶使用過程中,直接忽略“顯著提示”、“兩次確認”等消費提示規定,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吸費,一次少則幾元多則幾十元。
3
搶陌生人的微信紅包要慎重
在紅包經濟火爆的大環境下,免費紅包已成為一種熱門詐騙類型。騙子一般利用朋友圈、微信群散播高額“紅包”引人上鉤,受害人在領取“紅包”前會被要求關注微信號或填寫個人重要資訊。所謂紅包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盜刷軟體,你領多少錢就會被盜刷多少錢。
案例:近日,北京市民李女士在一次微信搶紅包時,因誤信連結被騙萬餘元。事發前,李女士被朋友拉進一個陌生人的微信群,突然群裏有人發紅包,她就習慣性搶了一個,點開後顯示中了200元現金禮包,但要填寫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才能提取現金。李女士填完後收到了申請提現的驗證碼短信,根據提示輸入驗證碼後,銀行卡中的一萬多元錢被轉走。
4
公共場合的免費WiFi要慎用
現在大家的手機都離不開網路,各種各樣的公共場所也都設置了免費WiFi,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對於一些名稱可疑的WiFi,建議不用或慎用。因為它很有可能就是木馬病毒。
案例:今年的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駭客利用虛假WiFi竊取公民資訊的行為。據介紹,如果持卡人使用WiFi後,可能會被非法分子植入木馬病毒,從而被盜取移動終端內的銀行卡資訊。除此之外,不法分子還會把正規網站的網址“綁架”到自己的非法網站上,持卡人使用其WiFi網路,頁面會跳轉到一個高度倣真的假網站,如進行網路支付,可能導致卡片資訊洩露。
5
登出手機號要撤銷支付寶綁定
常有網購達人把銀行卡、支付寶、手機號綁定在一起,棄用手機號時,又沒能及時取消這些綁定,從而發生賬號被盜刷。因此,在棄用手機號時,一定要把這些程式刪除乾淨,防止安全隱患。
案例:淩先生最近收到了銀行發來的一條短信,稱銀行卡支付4筆消費,共計6000余元。淩先生立即報警,最終警方根據轉款、消費記錄鎖定了犯罪嫌疑人胡某並將其抓獲。原來,淩先生的支付寶賬號是自己曾用過的手機號,棄用該號碼後,沒有改變支付寶的綁定手機號。而胡某正是該號碼的新使用者。胡某用這個手機號註冊支付寶時,發現該號已被註冊,於是便用該手機號找回密碼並更改,再通過支付寶關聯的銀行卡進行了轉賬操作。
6
不要隨意點開短信連結
收到任何陌生人發來的短信連結,千萬不要隨意點擊,當心騙子搗鬼,讓您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有關人士提醒:如果不小心點了這些連結,安裝了一些軟體,應立即卸載軟體並使用手機殺毒軟體徹底殺毒。如果刪除不掉,就馬上關機,然後找專業人士刷機。
案例:過年期間,北京的謝先生收到一條陌生短信,其內容是:“XXX,同學聚會的照片傳到網上了,自己去看吧”,並附上了網址。謝先生點開之後發現,並沒有內容,而自己銀行卡裏的錢被盜刷了。他報案後才發現,這是一條木馬連結,犯罪嫌疑人使用這個木馬連結,讓手機用戶點擊安裝這個apk軟體以後,手機就中毒了,然後嫌疑人就可以將手機上的短信內容照片還有通訊錄等所有的資訊他都可以提取,從而讓受害者遭受重大損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