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不良資産違規出表將受限 "通道"模式監管趨嚴

  • 發佈時間:2016-03-29 06:31:53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林曉麗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監會發文規範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不良資産收購業務 不得設置回購條款提供通道服務

  不良雙升之下,迫於業績壓力,銀行不良資産出表迫切。銀監會近日發佈通知,強調在金融機構不良資産收購業務方面,資産公司收購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資産需通過評估或估值程式進行市場公允定價,實現資産和風險的真實、完全轉移。分析認為,該《通知》劍指銀行不良資産違規出表。

  廣州日報訊 (記者林曉麗)不良雙升之下,迫於業績壓力,銀行不良資産出表迫切。銀監會近日發佈《關於規範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不良資産收購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強調在金融機構不良資産收購業務方面,資産公司收購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資産需通過評估或估值程式進行市場公允定價,實現資産和風險的真實、完全轉移。

  “通道”模式監管趨嚴

  不得設任何回購條款

  分析認為,該《通知》劍指銀行不良資産違規出表。

  《通知》規定,AMC(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不得與轉讓方在轉讓合同等正式法律文件之外簽訂或達成影響資産和風險真實性完全轉移的改變交易結構、風險承擔主體及相關權益轉移過程等的協議或約定, 首次明確不得設置任何顯性或隱性的回購條款,不得違規進行利益輸送,不得為銀行業金融機構規避資産品質監管提供通道。

  另外,資産公司委託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助或代理處置不良資産,應當基於商業原則,“委託方與受託方應按照委託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不得約定各種形式的實質上有受託方承擔清收保底義務的條款。”上述文件中稱。

  不良資産收購價約打3折

  這意味著,AMC為銀行處置不良提供通道的做法將受到限制。

  所謂出表或“通道”類業務是指金融機構通過發起設立券商定向資管計劃或信託産品配合收益權互換的形式借道AMC將不良資産包的所有權轉移出表但收益處置權仍舊得到保留的業務模式。

  有機構分析指出,在金融機構不良壓力加劇、處置訴求大幅提高的背景下,不良資産的買方市場格局得到確立,不良資産收購價日趨下行。據了解,目前約為賬面原值的3折左右。金融機構作為不良資産真實品質的第一知情者,為避免“賤賣”部分優質不良資産,遂採取“通道”類業務模式以實現所有權出表但收益權保留。

  記者了解到,通常銀行支付給AMC幾十個基點作為通道費,將不良資産從表內移至表外。這種利用通道出表的做法實質是,將銀行不良資産的風險延後暴露,而風險仍留在銀行體系內。據透露,目前該類業務的承做方主要為不良處置能力相對偏弱的地方AMC。

  AMC回歸傳統處置業務

  國信證券認為,監管層加大對金融機構“通道”類業務的約束將迫使金融機構更多與AMC開展傳統的收購處置業務,不良資産的供應或將進一步加大,AMC的傳統處置業務有望迎來業務量的增長新機遇。

  國信證券判斷,在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疊加鼓勵對金融機構不良資産開展市場化重組、債轉股、重啟不良資産證券化試點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出讓處置不良資産的訴求日漸強烈,收購價格仍有望下行;地方AMC通過與資本市場對接,打造基於不良資産管理業務為核心的區域金控平臺(如浙江東方),提高了自身的處置能力,疊加此次監管約束刺激,地方AMC的業務重心將調整至傳統處置。

  數據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

  餘額達1.27萬億元

  廣東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銀行不良資産出表,除了打包轉給AMC,類似做法還有將不良資産捆綁出售給貸款客戶,並約定好回購。

  而此前,多份分析均指出,中國銀行業的真實不良率或更高。國有四大“壞賬銀行”之一的東方資産去年底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與實際信貸風險相比仍存在較大低估,其中,關注類、次級貸款的賬面風險與實際風險偏差最大。銀行業真實不良貸款率較賬面不良率幾近翻倍。

  銀監會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升至1.67%,比上年末上升0.4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達1.27萬億元,比上年末大幅增加51.25%。而不良資産仍在持續暴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