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信達資産力推不良資産經營業務轉型

  • 發佈時間:2016-01-08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莫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不良資産經營作為其自身名片的信達正在不斷推動其核心業務進一步轉型和升級。在7日舉行的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信達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臧景范表示,信達良資産經營業務轉型升級將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從傳統金融類不良資産向金融和非金融類不良資産並重轉變,二是從問題資産向問題資産和問題實體並重轉變,三是從單一處置不良資産向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轉變。

  業務轉型之一就是由傳統金融類不良資産向金融和非金融類不良資産並重的業務模式轉變。據臧景范介紹,非金業務主要是針對實體企業經營中産生的不良資産,在不增加社會債務總量的前提下,通過債權收購和重組,解決企業遇到的資金困難,盤活資産存量,優化資産負債結構。

  中國信達綜合計劃部總經理梁強表示,2010年,信達公司在股改時率先取得了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産處置業務試點的資格。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去年其他三家資産公司都獲得了監管的許可來開展此項業務。“現在非金業務已經成為我們不良資産核心主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資産規模來看,還是從業務收入和利潤貢獻來看,都逐年提升,成為信達重要的利潤增長點。”梁強表示。

  業務轉型之二是從問題資産向問題資産和問題實體並重轉變。臧景范表示,當前不良資産本質根源在於實體企業,企業既有經營中局部的暫時性問題,也有發展上整體的根本性問題。“為此我們通過綜合運用多種金融手段,幫助問題實體企業渡過難關,改善其經營狀況,提升企業價值。”臧景范説。

  業務轉型之三則是從單一處置不良資産向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轉變。臧景范説,不良資産的形成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信達在化解風險的過程中,不僅著眼于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産,而且著眼于企業的低效和有重整需求的資産,通過多元化業務平臺,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防止“低效資産”轉化為“有毒資産”。

  最近,中國銀行全資控股子公司中銀香港與信達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國信達全資子公司)簽署股權買賣協議,同意出售南洋商業銀行的全部已發行700萬股股份,交易總額為680億港元。自此,信達公司將成為擁有香港與內地兩地牌照的銀行以及擁有證券、保險、基金、期貨、信託、租賃在內的全牌照的金融集團。

  中國信達投融資業務部總經理孫建東對此表示,信達拿銀行牌照不是為了“辦銀行”。“收購南商行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鞏固信達公司在不良資産管理領域的領先優勢,可以通過南商在香港和內地雙方廣泛的客戶群、豐富的産品組合、廣泛的分銷渠道,為信達公司實現巨大協同效應。”孫建東表示,“南商行併入信達以後將補齊我們的短板,我們內部把南商行定位為未來綜合金融服務的平臺,賬戶管理和交叉銷售的平臺。”他指出,收購銀行對信達不良資産主營業務的協同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是為不良資産業務的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基礎。第二是增加公司客戶的黏性,此前,信達所有的平臺裏沒有賬戶的功能,而銀行是賬戶功能裏最好的載體。通過商業銀行整合集團客戶資源,發揮協同效應,打造一個客戶一個賬戶一站式金融服務的模式。第三是有利於提升風險管控水準。目前信達把對非金融不良資産業務賬戶的管理、資金的歸集和資金使用監管的責任交給其他銀行辦理,而未來,自己的銀行可以更好的發揮這方面功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