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物業”讓每畝地節水七十多立方米
- 發佈時間:2016-03-28 05:45:3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不久,在河北省威縣趙村鄉,河北開源節水公司CEO趙文峰拿出手機,現場演示了“智慧節水灌溉系統”。“1萬多畝地,澆水只要兩個人,而以前至少需要200人。”趙文峰説,用該系統還能實現節水三分之一以上。
在威縣,這種“智慧節水灌溉系統”正在加緊建設中,威縣水務局副局長張貴思告訴記者,縣裏通過PPP模式,讓全縣17多萬畝土地均由專業節水公司進行節水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這樣一來,全縣每年便可節約農業用水1200多萬立方米。
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只有100多立方米的威縣,沒有地表水灌溉農田,便超采地下水,導致當地水井已深達400多米。“長此以往,用不了多少年,連子孫後代的水也將被抽幹。”河北省的一位水利專家説。
為推廣節水,威縣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設施建設資金,但收效甚微。“重建輕管”是主因。“向農民徵收水費是很難的,後期又缺乏專業的維修管護,很多節水設施建成兩三年後便報廢了。”張貴思坦言。
為改變這種局面,威縣決定採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實施“建管服一體化”智慧節水灌溉項目,由專業節水公司對該縣17.61萬畝耕地實施節水灌溉。
“如果用大水漫灌的模式,每畝地每年需要用水一百七八十立方米,而用新模式,每畝地能節水超過70立方米。另外,通過專業人員維護,設施能使用20年以上。我們就相當於一家‘農田物業’公司。”趙文峰説。
社會資本的付出需要獲得合理回報。除了向農民收取灌溉服務費外,政府給予的節水獎勵也是公司的一個收入來源。根據自身水資源量,威縣確定了本縣水資源水權為每畝地83.8立方米。項目公司一畝地用水量每節省1立方米,便可收到財政獎勵1元錢。
農戶和公司都受益了,政府呢?儘管進行了部分投資,每年還要支出獎勵資金,但威縣財政局局長潘國軍説:“相對於之前低效的投資,新模式可節省財政資金17%以上。”
河北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PPP模式運作,有利於調動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節水的積極性,實現社會化、專業化管護,助力河北省地下水壓採目標的實現。因此,河北決定,將在全省推廣這一模式,讓節水灌溉成為解決河北水資源嚴重短缺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