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春來細品杏花詩

  • 發佈時間:2016-03-27 06:05:5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古人字裏行間的喜悅之情是那麼明顯,只可惜後人對其意境理解有誤

  陽春三月,暖意融融。無論在山腳邊、溝壑裏,還是在溪水旁、翠柏間,到處都可見怒放的杏花,或雪白,或淺紅,爭奇鬥艷,美不勝收。伴著楊柳吐青,迎著剪剪輕風,在杏花前漫步,該是何等的愜意。古人留下了許多吟咏杏花的詩句,讀起來令人感到盎然春意,並産生翩翩聯想。

  春寒料峭中,百花猶在沉睡,杏花卻早已一叢叢一束束在枝頭顧盼生輝。南北朝文學家庾信便觸景生情,作得一首《杏花詩》:“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詩中的杏花是如此綺艷美麗,瀰漫著嫵媚和濃濃的春意,並顯露出對客人的濃情蜜意。唐人溫庭筠在旅行途中宿于驛站,清晨醒來發現滿院的杏花仿佛在一夜之間綻開,有感而發地創作了《碧驛曉思》一詩:“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清晨的落寞裏,詩人發現杏花盛開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讓詩人欣喜若狂,其濃濃的思鄉之情也躍然紙上。

  杏花開在農曆二月,正是春天到來的時候,那嬌艷的紅色仿佛是青春和生命的象徵。詩人若長期漂泊在外,偶見一枝杏花,也會牽惹出濃郁的情思。唐代詩人吳融隨宰相韋昭度出討西川途中,見一枝杏花隔墻而開,各種憂思盤結于胸間,便有一首即興之作《途中見紅杏》:“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看著那昭示著青春與生命的杏花,作者的心頭卻異常苦澀,讀之能使人體會到作者行色匆匆的無奈和青春即逝的惆悵。而宋人葉紹翁面對出墻的杏花則是喜形於色,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字裏行間表現的喜悅之情是那麼的明顯。只可惜後人對其意境理解有限,竟然從詩中生發出“紅杏出墻”這個曖昧而香艷的成語來。

  杏花有“嬌容三度”之術,含苞時花色純紅,怒放時漸變淡紅,花落時由淡轉白。而這也沒有逃過詩人的眼睛,唐代韓愈寫道:“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宋代楊萬里則進一步描述:“才憐欲白仍紅處,正是微開半吐時”。唐朝詩人王維面對已經轉白的杏花,吟咏了一首《春中田園作》:“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詩中寫鳥鳴花開,春意盎然,冬天難已見到的斑鳩,隨著春天的來臨,早早飛臨村莊,在屋頂鳴叫,村中的杏花爭相開放,雪白一片,整個村子掩映在白色的杏花中。品讀此詩,無疑在欣賞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杏花綻放時固然令人歡喜,零落時也會讓多愁善感的詩人傷懷。唐代詩人戴叔倫的《蘇溪亭》借暮春花草煙雨抒寫美人怨別離恨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那令人心寒的,又豈止是杏花呢?唐代“大歷十才子”之一的錢起面對漸漸凋謝的杏花也作得一詩《暮春歸故山草堂》:“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如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這些凋零的杏花,在詩人筆下都成了屈俗變節、易衰易謝、經不起考驗的凡夫俗子了,與代表堅貞高潔的幽竹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自幼喜愛杏花,專咏杏花的詩作就多達三十余首。其中一首《杏花雜詩》寫道:“嫋嫋纖條映酒船,綠嬌紅小不勝憐。長年自笑情緣在,猶要春風慰眼前。”短短四句,把杏花的嬌美可愛,表現到了極致,抒發了詩人對美的追求之心以及與杏花的不解情緣。詩中的杏花,綠葉嬌美,纖細輕盈,紅花小巧,嫋嫋飄拂,此刻,詩人泛舟湖上,淺酌低吟,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美好畫卷。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對杏花也是情有獨鍾,在《北坡杏花》一詩中,把杏花飄落比作紛飛的白雪:“一波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而作者的另一首《杏花》詩,則將杏花作為孤傲的象徵,顯現出真正意義上的超俗脫塵:“石梁度空曠,茅屋臨清炯;俯窺嬌嬈杏,未覺身勝影。嫣如景陽妃,含笑墮宮井;怊悵有微波,殘粧壞難整。”全詩通篇寫臨水杏花,側重花影,而不著一“水”和“花”字,使杏花的風姿更是空靈獨絕,給人一種空靈玄妙的韻味和含蓄深邃的美感。

  其實,杏花就是杏花,無論有人欣賞,還是無人欣賞,它都會應季開放,詩人們作詩咏讚,不過是借杏花來抒發自己的心情罷了。現在讀起來,若是拂去歷史的煙霧,那綴滿枝頭的杏花在我們心中也會恣意地綻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