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地産發展論壇召開 謀劃衝破網際網路"枷鎖"

  • 發佈時間:2016-03-25 10:5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5日訊(記者王軼辰)招商難,運營難,業績不斷下滑……隨著電子商務的井噴式發展,過去幾年,業界普遍將商業地産的頹勢主要歸因于電商,對於自身運營方面的問題認識不足,導致行業多年不見起色。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商業地産行業發展論壇上,中國商業地産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表示,過去行業對於電商衝擊的應對總體處於被動式,被電商左右。現在覺醒過來之後,業界開始找到了新的方向,以商業為主導而不是網際網路為主導,從“網際網路+”走向“商業+”將成為2016年行業發展中最值得關注的重大變化。

  雖然近段時間來,市場普遍反映商業地産項目供應量過大,商家開業意願下降,新項目招商困難,經營項目客流下降,業績下滑等現象,不少業內人士仍然充滿信心。“我們認為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新的調整與挑戰,商業地産行業的調整與挑戰是經濟調整期的一種正常反映。”萬達金融集團總裁曲德君説。

  事實上,我國商業地産發展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有機構預測,“十三五”期間,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每年將增長12%以上,即未來五年總增長將達60%以上,意味著大眾消費還會增長60%,即使電商強佔部分市場,實體店的零售總額仍然巨大。

  曲德君表示,從總體情況看,我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商業設施消費供給與消費需求的匹配性方面還有較大的差距,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不能因為短期的調整和局部的問題而懷疑整個行業的發展。“發展過程當中産生的問題,需要在發展過程當中消化和解決。”

  不過商業地産面臨的困境依然很多,比如經營模式單一,定位不清晰,餐飲、娛樂配套不足,同時在過去幾年發展步伐過於粗放,造成供過於求的現象。“中國的商業地産,過去十多年間大多是野蠻生長,追求速度,但是品質感遠遠不夠,或者説把對好商業的理解過於簡單化,帶來的結果是普遍效益較低。”北京國華置業董事長房超坦言。

  記者了解到,我國商場內的很多超市,面積高達五、六千平方米,一年的營業額僅七、八千萬元;而在很多發達國家,通常一個幾百平方米的超市,一年營業額就高達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

  在行業大佬們看來,在電商的緊逼下,實體商業要想有所突破還是要回歸商業。沒有合理的商業模式,不注重運營,在ZARA商業有限公司大眾化區拓展總監趙煒看來,中國的商業地産還是以地産開發為主,商業在其中佔到的比重,更多是一個噱頭。

  人是群居動物,不管是體驗也好,消費也好,玩樂也好,城市綜合體最終是人去的主要消費地點。毫無疑問,實體商業的最大優勢就是消費體驗,但是如何將用戶體驗做得更好,如何擺脫網點“試衣間”,將免費的體驗轉化為實際的收益,都是未來重點探索的方向。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需求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廣泛,如果僅僅從線上線下理解這些問題,很難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單一的發展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商業的使命是傳遞生活方式,引導時尚消費。”解百集團董事長、杭州大廈董事長童民強認為,今後的商業綜合體是一個多種生活主題業態疊加的綜合體,是購物中心、醫療中心、體驗中心、娛樂中心、教育中心,能滿足於我們人們生活消費需求的一切,在這裡會産生巨大的商機。

  “我們對現代商業物業的定義,是展現生活場景,連結各種服務資源的一個平臺;也就是説我們希望今後的商業設計應該向人們展現生活的場景,把社會上的各種資源連結到這個平臺上。”童民強補充説。

  馮氏集團副總裁林健屏同樣認為,實體商業要讓客戶在消費的過程中體驗到消費的樂趣,享受到售前售後的服務,通過商品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去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客戶的需求。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加強與客戶的交流和溝通,提供更詳細的産品介紹,線上線下一同體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