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修復讓湖蕩濕地生機重現

  • 發佈時間:2016-03-24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綠色前沿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地球三大生態系統,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2015年,江蘇省發佈《江蘇省濕地保護規劃(2015—2030年)》,明確保護江蘇省內四大濕地區,蘇南太湖流域濕地區域列入其中,將得到重點保護與修復。

  湖蕩濕地是太湖流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湖四圈”中的一個重要圈層,是低污染水強化凈化的重要水域,也是河—湖水系聯接的關鍵節點,更是河網區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重心。

  近年來,湖蕩濕地面積銳減,水質惡化,生態系統衰退,污染物攔截與凈化能力下降,國家“十二五”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湖蕩濕地重建與生態修復技術及工程示範”,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工程實踐,研究形成了太湖流域湖蕩濕地生態修復總體方案,研發了河湖相聯複雜水系湖蕩濕地重建與生態修復的成套技術和城市景觀湖泊西湖水質改善與生態修復成套技術,並以滆湖和西湖為典型區域開展了工程示範,推進了太湖流域湖蕩濕地的水質改善與生態修復。

  滆湖,作為太湖上游的典型河湖相聯複雜水系的湖蕩,改善滆湖水質及生態環境,提高滆湖自凈能力和調蓄凈化功能,可為削減入太湖污染負荷、改善竺山灣及太湖水環境品質發揮重要作用。

  “課題組以入湖河口低污染水凈化,出湖河口污染物生態攔截為前提,以淺水區植被修復、濕地重建,湖體生態系統調控與穩定維持為重點開展技術研究,對各項關鍵技術進行系統整合與整合,形成湖蕩濕地重建與生態修復的成套技術。”課題負責人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流域生態保護與水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張毅敏説,目前該項技術已申請專利24項,授權專利17項。

  在控制入河河流污染負荷的同時,研究人員開展了湖蕩淺水區植被恢復及濕地重建。通過研發藍藻過濾回流、溝渠式富營養化水體底質改良等生境改善整合技術,為水生植被的恢復創造必要條件;研發沉筐輔助恢復的種源引入—保護、先鋒物種自然選擇、點—面演替等植被恢復誘導技術,形成穩定生存和自然繁衍的水生植物群落。在外源污染初步控制的前提下,研究滆湖生態系統調控與穩定維持整合技術。最後通過出滆湖河口處的生物—生態攔截,進一步改善出湖水質,減少入太湖污染負荷。

  目前,該成套技術已在滆湖示範區“滆湖入湖河口區低污染水控制與水體凈化能力增強工程”、“滆湖出湖河口的生態攔截工程”、“滆湖淺水區生態修復及濕地重建工程示範”和“滆湖湖體生態系統調控與穩定維持工程示範”等四大示範工程中得到應用,污染控制區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生態修復區植被得以恢復。

  作為典型城市景觀湖泊西湖,研究人員開展了城市湖泊生態修復、引水降氮、引布排水調控技術研發,為太湖流域內類似湖泊的水質與景觀改善提供示範。

  “我們研發大規模引水的高效降氮技術、西湖生態湖流系統的引布排水調控技術、絲狀藻等藻類異常增殖控制技術、西湖內源與面源控制技術,形成以生態工程為核心的城市景觀湖泊西湖水質改善與生態修復成套技術體系。”張毅敏説,目前,該項技術申請專利19項,授權10項。

  針對西湖大規模引水降氮的需求,張毅敏的課題組將雙級反應器處理工藝改為單級反應器處理工藝,研究反應器不同形狀、載體填料、不同水力負荷、來水濃度、反沖洗週期、水溫、碳源類型及投加量等因素對脫氮效果的影響,提升了工藝運作負荷,節省了佔地面積和運作成本。

  “由於西湖主要水質和生態指標空間差異大,我們就開展引水工程引水、布水、排水工程優化佈置研究,構建了湖蕩生態湖流系統的引布排水調控與生態需水量的預測技術。”張毅敏説。

  目前,該成套技術已在西湖示範區得到應用,建成“西湖5萬m3/d的引水降氮工程”、“西湖生態調水系統構建成套技術示範工程”、“西湖湖西與小南湖藻類異常增殖生態控制示範工程”等三大示範工程,工程示範區水質和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