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湖龍井困局何解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31: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朱海洋

  杭州的春天,註定難以寂靜。每年清明前,西湖龍井還未開採,這座千年古城便會自動置於聚光燈下,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在茶界捲起一陣漩渦。對於積蓄在這片扁平綠葉內的奇異能量,人們從不懷疑,在中國茶界,西湖龍井絕對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這幾年,西湖龍井的日子並不好過,隨著高端禮品市場的斷崖式下滑,就連一度叱吒風雲的頭茶拍賣會,也悄然銷聲匿跡。在整個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之下,外有安溪鐵觀音、信陽毛尖等“追兵”漸近,內有浙江“龍井茶”軍團強勢崛起,加上多年來真假龍井的“身份危機”,西湖龍井在價格定位,品牌樹立上面臨著艱難的轉型。

  路徑選擇:先渡銷售難關再精選客戶

  在中國茶界,西湖龍井一直坐擁至高無上的地位與聲譽。2001年,為了實施原産地保護政策,根據國家質檢總局規定,只有位於杭州西湖區和西湖風景名勝區兩地共計168平方公里保護區域內所産的龍井,才能被稱為“西湖龍井”。此後,西湖龍井的種植面積穩定在兩萬多畝,每年春茶産量僅為近400噸左右。

  春茶本就有限,明前茶則更為稀貴。近十年來,西湖龍井的頭茬明前茶價格連攀新高,2012年時達到巔峰,一公斤頭茶竟拍出36萬元。而彼時,一公斤黃金售價也僅需33.6萬元。

  然而一年後,如同許多高檔禮品面臨的大環境一樣,西湖龍井明前茶的價格也隨之大幅縮水。2013年,杭州舉辦首場西湖龍井春茶拍賣,四大品牌的新茶僅以6000至14000元每公斤的價格落槌。第二年,類似的拍賣會索性銷聲匿跡。

  “由於公務採購和企業送禮明顯減少,高端禮品茶的銷售確實深受影響。像2014年,光定制與團購業務上的銷售額,就同比下滑近五成,高端明前茶價格更是明顯回落。”杭州三和萃茶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石碧鵬坦言,應對市場變化,企業只能調整産品定位。

  石碧鵬告訴記者:“以前禮品茶時論盒賣,現在論箱賣。為求生存,我們只能找經銷商,借他們的渠道,來解決銷售危機。批發價多在500元左右,如今這部分批發業務量上升很快。”

  記者發現,由於市場變化,茶農與茶企紛紛聚焦中端茶,主打“民茶”路線。在之前的西湖龍井總産值中,中高檔茶比例更大,如今卻是中低端茶佔了上風。這樣的變化,也體現在西湖龍井的增産。數據顯示,近兩年,西湖龍井的茶園面積雖幾無增加,但春茶産量卻分別同比增長15%和8%,主要原因就是採摘標準發生變化,不再一味追求高端。

  對這種從“名茶”到“民茶”的轉變路徑,社會各界頗有爭議。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雲直指,在未來的發展中,真正具有稀缺性的茶品牌,仍將依然佔據金字塔尖。就産量而言,西湖龍井如此小眾,若一味走“民茶”路線,恐有掉價之嫌,也會砸了金字招牌。

  對此,儘管石碧鵬表示認同,但他也坦言:“西湖龍井本身也在轉型,應對斷崖式的變化,企業做出重大調整需要適應過程。堅持走高端對眾多茶企來説,十分困難,只有先度過了眼前這個銷售難關,在這波震蕩中站穩腳跟,才能逐步考慮精選客戶。當然,西湖龍井最終的目標肯定就是做高端。”

  “李鬼”之害:品牌價值被搭“順風車”

  西湖龍井在市場上需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品牌溢價中,被搭“順風車”的苦惱。

  西湖龍井基地分為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前者包括傳統的獅、龍、雲、虎、梅五大核心産區,總計約6800多畝,隸屬於西湖名勝風景區,後者1.8萬畝則隸屬西湖區。一直以來,兩萬多畝茶園被9000多農戶所有,由於效益好,這些茶園多由茶農自己經營,僅少數流轉給幾家茶企,大多茶企只能從農戶處收購幹茶。“像春茶,三分之一是茶農自産自銷,名勝區的這個比例更高。”西湖區龍井茶産業協會會長商建農説。

  在梅家塢、龍井村、翁家山等一帶,由於毗鄰核心景區,很早之前,這裡就成了喝茶吃飯的集聚區。如此風水寶地,也成了“假冒龍井”的重災區,許多外來茶葉一到這裡,轉手便身價飛漲。

  “無論是茶農,還是茶企,或者經銷商,都希望借著西湖龍井的招牌,獲得更多利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每年以西湖龍井身份售出的茶葉,遠遠高出實際産量,“由於缺乏依據,普通消費者根本難辨真偽。”

  一直以來,西湖龍井被“李鬼”纏身,為了解決“龍井滿街走,真品挂枝頭”的尷尬,早在從2001年,杭州就推出防偽標識系統。其分為茶農用和銷售用兩種,前者根據承包茶園面積核定春茶産量,分標到戶,用於茶農銷售時貼于包裝上;後者為經銷企業向茶農收購茶葉後,憑與之對應的茶農標,才能換取等量的銷售用標。

  “防偽標識如同西湖龍井的身份證,是市場流通中的唯一標識。”商建農解釋。然而由於消費者對防偽標認知度不足,又缺乏有效手段進行管理,甚至一度傳出“消費者索要防偽標需加錢”的醜聞,對此套系統,消費者也存有諸多存疑。

  在資深茶葉專家、浙江省農技推廣中心茶桑科科長陸德彪看來,西湖龍井根本的癥結還在於:其作為公用品牌過於強大,而企業品牌沒有充分發育,一旦假貨氾濫,公用品牌成了“人人拿”,最終空有名氣,高價逐漸喪失説服力。

  另一方面,浙江“龍井茶”品牌軍團的崛起,也給西湖龍井造成不小壓力。2008年,“龍井茶”正式獲准註冊成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該産區涉及全省18個縣市區,分為西湖産區、錢塘産區、越州産區。

  如今走進許多茶葉市場,商家都自稱是“龍井”,可對産區介紹卻是模棱兩可,消費者一頭霧水。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説:“為了傍大牌,許多‘李鬼’就來自錢塘和越州産區。西湖龍井的市場正在被其他龍井品牌瓜分。”

  路在何方:理順機制認標購茶

  如此看來,西湖龍井的處境已十分清晰。人們擔憂:西湖龍井有朝一日,會不會徒有虛名。既然金字招牌被濫用,那能否自立門戶?2013年的“烏龍事件”後,杭州最負盛名的龍井村就籌劃搶注“龍井村”商標,以欲另起爐灶,後不了了之;2015年底,名勝區內的茶企也提出,希望打造“獅峰龍井”公用品牌,專門定位高端西湖龍井,該提議目前仍被擱置。

  記者了解到,目前管理西湖龍井的共有三個協會:西湖和名勝二個區內的茶企,此前一直歸西湖區龍井茶産業協會管轄,該協會正是“西湖龍井”商標的持有人;而前幾年,名勝區內的茶農和茶企,又另外組建了杭州市總商會西湖龍井茶商會;2013年,為統一管理,市級層面成立西湖龍井茶管理協會,將品牌管理部分職能歸入旗下,多頭管理的現象由此産生。今年年初,杭州市才得以重視該問題,正逐步厘清三者關係。

  “西湖龍井總共就兩萬畝,怎麼就不能一個部門管到底?到現在,西湖龍井品牌到底誰來建,怎麼建,至今仍缺乏頂層設計,管理十分混亂。長期以往,只會讓這塊金字招牌‘空心化’。”某茶企負責人坦言。

  既然假貨氾濫,那怎麼辦?2013年,西湖區龍井茶産業協會在全國掀起了打假風暴,可謂轟動茶界。兩年多來,協會與專業法律機構合作,痛打了一大批茶商。在法理上,作為商標持有人,協會打假本無可厚非,但也引來諸多非議。

  對於打假,陸德彪堅持認為,應該給予更多的肯定。他説:“西湖龍井歸根到底還是農産品,其上游連著千家萬戶,下游連著這麼多生産企業、經銷商,要打架,絕非一個協會所能完成,也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對西湖龍井來説,理順體制機制迫在眉睫。”

  “作為西湖龍井的茶企,我也非常贊成打假,但要注意方法和節奏,必須循序漸進。稍有過頭,經銷商可能就不願再幫企業賣茶,打壞了孩子還得自己醫!”石碧鵬直言,假冒龍井想在一兩年內根治,那是不可能的,“防偽標是個好手段,我建議消費者今後認標購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