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直面氣候風險 促進綠色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3-23 05:52:0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3月23日是第56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面對全球範圍內日益突出的氣候風險和氣候安全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

  記者:全球氣候變化形勢如何?氣候變化的風險表現在哪些方面?

  鄭國光:氣候監測表明,1880年以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85℃,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常年高出0.76℃,再次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首次比工業化以前高出1℃。可以説,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系統面臨著重大的氣候風險。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高溫、乾旱、洪澇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系統産生了廣泛影響,而且這樣的氣候變暖趨勢仍將持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會進一步增加,可能導致全球許多地方“幹者愈幹、濕者愈濕”,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風險將加大,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進一步加深。

  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科學評估報告認為,如果全球升溫幅度比工業化前高出1℃至2℃,全球面臨的氣候風險尚可控;如果升溫達到或超過4℃,氣候變化將進一步放大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系統的氣候風險並産生各種新的風險,人類社會將置於更加不確定和更難以控制的氣候風險之中。因此,應對氣候變化事關全球可持續發展,事關國際安全,是人類可持續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的重大挑戰。

  記者: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是世界上受氣候變化影響極為明顯的國家之一。全球氣候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安全帶來怎樣的挑戰?

  鄭國光:我國《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提出,近百年我國地表平均溫度上升0.9℃至1.5℃,高於全球平均水準。氣候變暖造成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重發。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引發的氣象災害對我國經濟社會影響嚴重,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1%,是同期全球平均水準的8倍,城市氣候災害日趨凸顯。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面臨的高溫、洪澇和乾旱風險將加劇,高風險區主要位於東部的人口密集和經濟發達地區,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將會逐漸加大。由氣象災害帶來的經濟安全、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能源安全以及重大工程安全等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也將凸顯,國家安全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

  記者:面對嚴峻的挑戰,我國應該如何降低風險,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

  鄭國光:面對目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方式,我國可將應對氣候變化、保障氣候安全作為一種杠桿,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通過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優化能源結構,增加森林、草原、濕地、海洋碳匯等手段,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保障我國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等。

  此外,還要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應對防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基礎性科技部門,中國氣象局將進一步履行政府職能,開展面向未來的氣候變化風險和適應工作,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的相關基礎和應用研究,加強氣候監測預測、影響評估和科學研究,加快推進中國氣候服務系統的建設,為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降低氣候災害風險提供科技支撐與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