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買房”風險多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房價的不斷攀升,加之政府限購、市場供需矛盾的不斷擴大,“北上廣深”等城市出現以投資為目的,由多人湊齊房款或首付款,以其中一人名義購房的“眾籌買房”現象。雖然“眾籌買房”的購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個人支付房款的壓力,降低投資風險,但因“眾籌買房”大多存在於具有一定信賴基礎關係的朋友、親屬之間,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存在因約定不明確或産權登記與實際出資人不一致情況而引發的各種糾紛,故在實際操作中需要謹慎防範。
何謂“眾籌買房”
所謂眾籌買房是指以投資或投機為目的,多人湊齊房款或首付款,共同簽訂合同,在合同中約定以其中一名出資人名義購房,約定房價上漲到某個點時拋出,獲利按出資比例或其他方式分成,以降低投資或規避政府限購、貸款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名義購房人一般為支付能力有限但具有購房資格的“出資者”,相較于實際出資者的貨幣出資方式,名義購房人通常以自己的購房資格或貸款資質作為出資方式。
“眾籌買房”的背景
眾籌買房成為當下購房的一種新趨勢主要源於:一是房價上漲的因素,使得購房成為一種投資或投機方式;二是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房地産調控的戶籍資格限制。大城市為了限制房價或人口流動對購房者的購房資格進行限定,而通過“眾籌買房”方式可使多數實際出資者規避此限定。三是可規避房地産交易中産生的高額稅費。因個人購買一套與多套住房所涉及的稅率和交易費用不同,以“眾籌買房”方式購房可降低房屋交易時的稅費等成本。四是可規避銀行對購房的首付比例與貸款政策的限制。即眾籌買房者可利用符合貸款條件或符合公積金貸款條件的名義購房人的購房資質,規避首付比例與貸款政策的限制。
“眾籌買房”的法律風險
一是房屋實際出資人(除名義購房人外)的風險。
因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購房人之間僅存在合同關係,房産登記簿上僅反映名義購房人為房屋所有權人。而我國房屋所有權的取得以登記為要件,這就造成了房屋實際出資人和名義購房人之間的糾紛。為此,眾籌買房交易中,房屋實際出資人(除名義購房人外)主要存在以下風險:若名義購房人未按照先前簽訂的眾籌購房合同約定時間售房,而是私下將房産進行出售,並完成過戶交易,實際出資人只能要求名義購房人承擔違約責任、損害賠償責任。若名義購房人對外負有債務,經過司法執行程式後,所購房屋可能被查封或拍賣,導致實際出資人也僅能向名義購房人主張賠償責任。若名義購房人死亡,由於繼承人不知曉名義購房人與實際出資人的合同關係,房屋可能因繼承關係而被名義購房人的繼承人所繼承,從而使得實際出資購房者與名義購房人的繼承人之間産生糾紛。眾籌買房交易中,因買房出資人眾多,在具體操作中亦會因拋售時間點和拋售價格的爭議産生糾紛,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另外,在實際操作中,眾籌買房的實際出資人一般為朋友或親屬關係,有的僅達成口頭協議,一旦名義購房人反悔,實際出資人很難舉證證明其對房屋的出資事實。若認定為借貸關係,會造成實際出資人的預期損失。
二是名義購房人的風險。
因在房産登記簿上或貸款合同中僅顯示名義購房人的資訊,為此,在“眾籌買房”中名義購房人也會因實際出資人在拋售時間或拋售價格事宜上産生爭議,給自己帶了一些風險。如名義購房人代表“眾籌買房”中的實際出資人以自己名義購房或進行按揭貸款時會在房屋産權登記部門留下相應購房記錄,在銀行也有按揭貸款的徵信記錄,如果出資人沒有按照眾籌購房協議約定償還貸款,有可能使名義購房人的個人資信受損。另外,若房産未達到拋售條件,導致房屋長時間未能拋售,在一定程度上佔用了名義購房人的購房資格,阻礙了名義購房人的後續購房需求。若名義購房人按照眾籌合同約定拋售房屋,並對外與買受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後續若在房屋買賣合同履行中與買受人産生糾紛,買受人追責的主體僅限于名義購房人,名義購房人需要對外獨立承擔責任,在承擔責任後方享有向各實際出資人行使追償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自行追責的風險。
“眾籌買房”的風險防範
鋻於我國不動産所有權的取得實行房屋登記制,故為降低“眾籌買房”在實際操作中潛在風險,實際出資人之間需要簽訂書面協議,明確出資人之間、出資人與名義購房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特別是有關出資比例、出資款項交付方式、利益分配、拋售時間、名義購房人擅自處分或因名義購房人原因致使眾籌房屋被查封、被執行的損害賠償責任、房屋貸款無法及時償還導致名義購房人資信受損的賠償責任、房屋出售後産生的爭議處理等約定,以免産生糾紛無據可循,最終影響“眾籌購房”合同目的實現。當然,對為了規避現有限購政策或貸款政策而簽訂的眾籌購房協議,在司法實踐處理中應賦予各方以嚴格責任,保證現有房地産市場的有序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