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春耕生産進展順利 調結構轉方式成突出亮點

  • 發佈時間:2016-03-21 13:3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3月21日電據農業部網站消息,又是一年“春分”時。全國由南向北全面進入春耕生産大忙季節。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各省反映,各地認真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全國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精神,春管春播動手早、行動快、措施實,農業調結構轉方式有序推進,春耕生産進展順利。

  今年春耕生産開局良好,有四個特點:一是夏糧生産保持穩定。預計面積基本穩定,苗情長勢總體正常。小麥返青期一、二類苗比例86.2%,同比減少2.6個百分點,比近5年同期平均減少0.7個百分點,但比近10年同期平均增加1.9個百分點。二是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據種植意向調查,今年結構調整呈現良好勢頭,水稻、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玉米麵積調減,特別是“鐮刀彎”地區玉米麵積調減幅度較大,大豆、薯類、雜糧雜豆及青貯玉米、優質飼草面積增加。棉花、油料、糖料面積調減,蔬菜及特色作物面積擴大。三是農資供應量足價穩。“兩雜”種子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化肥、農藥、農膜供應均能滿足春耕需求,受國際油價低迷影響,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利於降低投入成本。四是春耕備耕基礎較好。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穩定增加,繼續實施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並保持基本穩定,提早預撥了小麥“一噴三防”等補助資金。各地春耕備耕工作部署早、措施實。目前,華南早稻和西南中稻進入播種育秧期,西北春小麥陸續開始播種,東北水稻大棚育秧已準備就緒,春耕備耕進展較為順利。

  各地反映,今年春耕生産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小麥油菜苗情差于上年,病蟲草害發生偏重,再加上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今年農業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春季冬麥區可能發生“倒春寒”,南方可能發生漬澇,東北局部可能發生低溫春澇,影響春管春播。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農業部及早安排部署,在“雨水”當天就召開春季田間管理和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要求各地及早組織發動,迅速掀起春耕生産熱潮。及早制定下發了春季田管技術指導意見和科學應對厄爾尼諾防災救災保豐收預案,多次派出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深入主産區,開展分類指導,推動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全力促進春耕生産順利開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各級農業部門按照中央部署,緊緊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主線,加大力度,強化措施,高標準高品質完成春管春播任務,紮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奠定夏糧豐收的基礎,贏得穩糧增收和提質增效的主動權。一是穩定糧食守底線。落實好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強化資訊引導,指導農民安排好種植結構,力爭小麥、水稻面積穩定在8億畝。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加強技術整合創新和指導服務,深入開展綠色高産高效創建和增産模式攻關,全力攻克影響産量提高、品質提升、效益增加的技術瓶頸,整合組裝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技術模式。強化科學防災減災,及早做好應對超強厄爾尼諾的技術和物資準備,實施主動避災,推進科學抗災,做到及時救災。強化病蟲防控,“蟲口奪糧”保豐收。二是調優結構提品質。抓好“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力爭到2020年調減玉米5000萬畝,其中2016年調減1000萬畝以上。層層分解任務,落實到縣到鄉。多渠道整合資金,專項支援“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及早落實替代作物的種子等物資。大力發展市場緊缺的大豆、雜糧、優質飼草等作物。此外,穩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三是藏糧于地穩産能。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力度,重點向糧食主産區傾斜,優先建設高標準口糧田。加強耕地品質建設,實施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行動,以土壤改良、培肥地力、養分平衡、品質修復為重點,分類指導,分區推進,提升耕地內在品質,做到“藏糧于地”。四是轉變方式可持續。繼續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化肥機械深施和秸稈還田,加快有機肥替代和新型肥料應用,扶持一批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推廣精準施藥、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實現減量增效、節本增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